按照雍正通寶的存世情況,藏界將雍正通寶的收藏難度劃分為四類:
一,寶南、寶川二,尤其美品更為少見;
二,寶武、、寶濟等局錢,此三局錢幣品上乘者較之前兩品為多,但其數量較少;
三,寶晉、寶河、寶安、寶黔、寶鞏和寶蘇局錢,雖然這些泉品的價格普遍不高,但其中美品的標價逐漸抬頭;
四,雍正里數量最多的寶泉、寶源、寶云局錢。(所列均為各局的普通品,不包括好版別雍正,特此說明)。
雍正通寶真正為錢幣愛好者重視,市場價格飛速攀升是在幾年以前,那時正是清廷戲熱播,商家乘勢推出‘清錢幣系列’禮品,出版《清十帝錢幣》精裝冊,由于當年發行數量本來就少的雍正通寶最為罕見,商家只能加價狂收,導致雍正錢幣價格狂漲。普通藏友當然無力問津價格昂貴的稀見品乃至孤品,而在極少數泉界名宿手里的珍品價格已是天價,也沒有任何的升值空間。
人民網悉尼8月11日電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0日報道,考古愛好者日前在北領地一座偏遠島嶼發現了一枚乾隆年間的銅錢,這可能將成為18世紀澳大利亞土著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重要證據。
據悉,這枚銅錢于7月25日被一組名為“歷史主宰者”的考古愛好者團隊在埃爾科島找到。當時他們正在進行為期一周的探險,其中一名成員用金屬探測儀找到了這枚“乾隆通寶”,經廣州大學的考古學專家和澳大利亞錢幣收藏家鑒定,已確認為清朝乾隆年間所制,鑄造于1736至1795年之間。
因發現銅錢的地點靠近當地知名的海產地,團隊成員麥克·歐文認為,“這很可能是中國人從印度尼西亞過來與本地土著進行海參貿易的證據。如此年代早遠的中國古幣在澳大利亞被找到,這是史上首次,也證實了當時中澳曾經存在貿易往來。”
據他介紹,在當地土著口述的歷史中,也提及過中國商人數百年前曾來澳的史事,當地土著甚至拿中國銅錢作釣魚的重墜使用。
科學家麥金托什表示,這枚錢幣的發現很可能改寫澳大利亞的歷史,他也將對澳大利亞早期的外貿史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藏品出手流程:
1.實物帶來公司鑒定(可郵寄)確保藏品真假是否符合公司的征集要求
2.如果藏品是真的而且符合公司征集要求,我們將會給你推薦符合你藏品出手的相對應平臺
3.達成合作,簽訂委托服務合同藏品會保留在公司或者由您自行保管直至藏品成交或合同期結束。
合作單位
1、美國勞倫斯拍國際賣有限公司
2、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3、香港金字塔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4、英國雷納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鄭重提示:
1,不收購,不上門
2,贗品與當代工藝品不合作
3,公司的私下交易就是展銷,沒有那么多買家介紹給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