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令人驕傲和恥辱的經歷,清朝光緒中期,各省的制幣局幾乎是獨立的,鑄幣的重量和成色差別很大,有官員提議“欲收利權,欲興商務,非自鑄金錢不可”。于是朝廷規定以“元”為單位,廢除銀兩制,由中央統一規定鑄幣成色,由戶部委托天津造幣廠試鑄“大清金銀幣”主要版別分長須、短須、曲須、大尾、反龍等七個版別。其中大清金幣與袁世凱有關,當時天津造幣廠屬于他的管轄范圍,又逢年底,為了向慈禧獻媚,特命造幣廠鑄“大清金幣”千枚,進呈慈禧,以備西太后年關其間饋贈封賞之需,兩年共鑄兩千枚,因我國藏金有限,未大批鑄造。由于朝野均對現代貨幣學瞭解有限,清政府在“元兩之爭”與“金銀本位”之間焦頭爛額無所適從。在幣制改革爭論時病急亂投醫,許多版本的樣幣根據不同的諭示產生,丙午及丁未年造大清金幣只是其中之一
我國近代機制金幣則始于清朝晚期,早在光緒中葉時,清廷中既有些官員倡議我國行使金幣,如陳熾在《通用金鎊說》中提出“欲收利權,欲興商務,并非鑄金錢不可,金錢之輕重,非仿用金鎊不可”之議,光緒三十年(1904年)戶部為籌款以鑄金幣,特向朝廷提出具體的實施辦法,并由天津造幣總廠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試鑄了金幣,該幣面中間有楷書“大清金幣”四字,上端有“光緒丙午年造”,下端有“庫平一兩”字樣,背面蟠龍,四周繞以云紋,光邊,次年造幣廠又試鑄了“光緒丁未年造”的金幣,除正面的鑄造年份不同,背面的龍圖、云紋、線圈也異,現發現丁未大清銀幣有兩種版別,并且均為齒紋邊。
大清金幣”雖以試鑄成品,但總因我國藏金有限,最終未能實施流通,今存世也甚少,丙午丁未大清金幣的銀質和丁未紅銅試鑄樣幣,均為僅見之品,應比金幣更為珍貴。
藏品出手流程:
1.實物帶來公司鑒定(可郵寄)確保藏品真假是否符合公司的征集要求
2.如果藏品是真的而且符合公司征集要求,我們將會給你推薦符合你藏品出手的相對應平臺
3.達成合作,簽訂委托服務合同藏品會保留在公司或者由您自行保管直至藏品成交或合同期結束。
合作單位
1、美國勞倫斯拍國際賣有限公司
2、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3、香港金字塔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4、英國雷納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鄭重提示:
1,不收購,不上門
2,贗品與當代工藝品不合作
3,公司的私下交易就是展銷,沒有那么多買家介紹給你
4,鑒定估價請帶實物至公司,看完圖片厚可以提供類似的拍賣紀錄以供參考,不隨便估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