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即鈞臺窯,北宋時期出現的一種最特殊的青瓷,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致。無論是呈色和各種紋理的表現,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術,后世至今無人能仿造。
鈞瓷外型以正經、渾樸、古樸、斯文為特征。鈞瓷器皿,棱角清晰,線條幽美,文飾精練,雕塑別致。鈞瓷傳統作品尊、鼎、缽、洗、瓶等部署品,置之庭室,華美堂皇,滿屋生輝;陳之幾案,心曠神怡,雅致韻人。鈞瓷胎質,熏陶清純,松軟細膩,扣之其聲如罄,響亮悅耳。鈞瓷的釉質深沉透活,晶瑩玉潤,有明快的運動感。釉中經常浮現出珍珠點、魚子、菟絲、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紋路。今人用“五光十色潤如玉”,“鈞與玉比,鈞比玉美”來贊譽鈞瓷釉質的貞潔和釉色的艷麗。鈞瓷的釉色,各不類似,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卻找不到兩件色彩完整類似的產物。
2015年12月2日上午10:30,香港佳士得2015秋拍“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一)”專場在香港聚會會議展覽中央舉槌。本專拍為現在二級市場所見周全的宋瓷私人珍藏,共推出36件拍品。其中,元/明初鈞窯天藍釉出戟尊以280萬港元落槌,460萬港元成交(拍前估價:HK0萬-600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