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廣分檢測中心水質第三方檢測機構:
細菌學指標
由飲水傳播傳染病是飲水衛生的重要問題之一,特別在中國農村地區,介水傳染病仍是最主要的疾病,因而微生物學指標是組成飲水檢驗的重要部分。
飲水中存在的對健康影響的微生物有細菌、病毒、原生物以及藻類等等。目前,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以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作為飲水衛生檢驗的主要指標。 下面分別敘述這幾項指標的衛生學意義:
1細菌總數
細菌總數是指1ml水樣在特定培養基上、37℃培養24h后生長的細菌菌落總數。細菌總數可以評價水質和考查污染和凈化效果。此項指標不能反映對健康造成影響的可能性和成都,也不能反映受糞便或致病菌污染的程度,但細菌總數增多說明水被污染。飲水衛生要求每毫升飲水中細菌總數限值為不超過100個。
2總的大腸菌群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中規定任意100ml水樣中不得檢出總大腸菌群 。
3耐熱大腸菌群jsgf19310zjh
耐熱大腸菌群是總大腸菌群的一部分,將培養溫度提高到44—45℃,在此條件下仍能生長和發酵乳糖的菌群被稱為耐熱大腸菌群。通常情況耐熱大腸菌群與大腸菌群相比,在人和動物的糞便中所占的比例較大,而且由于在自然界容易死亡等原因,耐熱大腸菌群的存在可認為近期水體直接或間接的受到了糞便污染。因而,與總大腸菌群相比,耐熱大腸菌群在水體中檢出,說明水體更為不清潔,存在腸道致病菌和食物中毒菌的可能性更大。 耐熱大腸菌群在配水系統中再繁殖是不可能的,除非管網中有充足的的營養物質或者不適合的物質接觸到處理后的水,水溫超過15℃,以及管網中沒有游離余氯。
對飲用水來說,若水中含有有害細菌,如傷寒、霍亂、痢疾等病菌時,便會傳播各種傳染病、當水中存在大量浮游生物丈如原生動物、藻類等),會影響水的物理性質,并產生臭味和水色。若水中含有某些礦鹽雜質,也會引起各種病癥。如飲用水中含氮過多,會使牙齒產生斑紋,而引起“斑齒病”,嚴重者可使牙齒完全噴壞。至于日常生活排出的污水,也會傳播疾病。因此,研究水的處理和測定水質是否符合飲用水的標準是保證人民健康和國家建設的重要課題。
對工業用水來說,必須了解水體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因為各種工業用水不僅需要足夠的水量,而且因工業生產用途不同對水質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鍋爐用水不能含有大量鈣、鐵的硫酸鹽,否則鍋爐里面將產生水垢.不但會耗費過多的燃料,而且也有叮能引起鍋爐爆炸;再如,冶金工廠中的冷卻設備,對給水中懸浮物的含量有很嚴格的規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