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儀呼吁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體檢和檔案管理制度
近年,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持續增多,對于青少年違法犯罪如何“防微杜漸”成為一個廣受關注大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一直關注并致力于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3月3日,陳海儀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體檢和檔案管理制度,有規律地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更好呵護祖國未來的花朵。
陳海儀是一名法官,在22年的職業生涯中,共參與審判4000多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幫教過的上千名少年犯出獄后未見重新犯罪,還有30多人考上大學,因此被眾多少年犯稱為“法官媽媽”。在工作當中,她目睹了不少青少年因犯罪鋃鐺入獄。同時,她還在很多學校擔任著法制副校長,因此也深知學校里存在著一小部分學生心理問題的情況。
“青少年犯罪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她說,“我們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體檢年年都有,但卻忽視了心理健康的體檢,目前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視僅限于教育層面,對心理健康的狀況沒有專門制度和手段去檢查這個教育究竟效果如何。”她說。
陳海儀建議,要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體檢和檔案管理制度,有規律性地掌握青少年心理狀況,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政策和學校管理方面的規定。“通過定期的心理健康體檢,教育管理部門就能知道有多少特殊的孩子,在特教老師供給、柔和教育開展等方面能更有針對性。學校和家長能及時掌握孩子小時候或早期不好的行為習慣或不好的心理狀態,及時進行疏導,并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作出有針對性的調整,更有效地幫助和矯治孩子心理問題,將心理問題扼殺于萌芽狀態,就能從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走上違紀、違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據悉,在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體檢并實施統一有效的檔案管理方面,廣州已率先作出探索。實踐也表明,對青少年開展心理健康體檢和檔案管理在實際操作中并不困難,是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實現的。陳海儀介紹說,廣州的試點是委托心理機構創設了相應的心理測評的方法,先對孩子進行普遍篩查,在篩查基礎上找出有行為問題或有心理困惑的孩子,再從這些孩子里進行一對一評估,來確定孩子是否有心理疾病。
今年,全國人大將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現行法律里規定了要保證未成年人身體體檢的常規化、定期化。對此,陳海儀表示要借今年修法的機會,推動構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心理體檢和檔案管理制度,讓心里健康體檢和身體健康體檢受到同等的重視,更好地呵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讓祖國未來的花朵健康地成長。
本公司是生產心理設備廠家,現擁有一整套完整的心理康復中心解決方案,包括:心理設備,心理器材,音樂放松室,情緒宣泄室,沙盤游戲室,團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