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筒瓦,寺廟瓦,園林古建琉璃瓦生產廠家
琉璃瓦按形式分為:筒瓦與板瓦。其它屋面用的琉璃瓦為屋脊、獸頭、人物、寶頂等。 琉璃筒瓦 用于宮殿高級亭榭。與瓦的主軸垂直的截面,呈半圓弧形,制造時將瓦坯土包圍在筒裝木模上制成筒狀坯,分切兩半,入窯燒制而成。 琉璃檐口筒瓦 (圖)琉璃瓦 琉璃瓦圖冊 用于屋檐口的琉璃筒瓦,一頭呈半圓弧形,在靠近半圓弧的一頭,有釘孔,供固定檐口琉璃筒瓦之用; 另一頭則是有花紋裝飾的圓形瓦當。 琉璃板瓦 用于中等檔次建筑。與主軸垂直的截面呈1/4(宋式)或1/6(清式)圓弧形,將筒狀坯分切成四片或六片后燒制成。 琉璃檐口板瓦 用于裝飾檐口的琉璃板瓦,一頭呈1/4 圓弧形,靠屋檐的一頭則有垂尖式或魚唇式裝飾。 琉璃當溝瓦 用于屋頂兩坡相交處。 琉璃正吻 用于屋頂正脊與垂脊相交處,多為龍頭式樣。清代對不同等級的建筑,所用的琉璃瓦有嚴格的規定。 黃琉璃瓦:用于帝王宮殿、陵廟,如北京故宮,明十三陵等。 綠琉璃瓦:用于王府。 青琉璃瓦:用于祭祀建筑,如天壇祈年殿,屋頂鋪純青琉璃瓦,象征青天。 黑琉璃瓦、紫琉璃瓦等多用于帝王園林中的亭臺樓榭。 中國古代寺廟建筑的屋頂材料分琉璃和陶瓦,普通陶質瓦片又稱“布瓦”,其質地粗糙,吸水性強,容易漏雨。琉璃瓦上由于有釉的一面光滑不吸水,良好的防水性能可以保護木結構的房屋。“琉璃”一詞產生于古印度語,隨著佛教文化而傳入中國,其原來的代表色為藍色,現代除藍色外,琉璃也包括紅、白、黑、黃、綠、紺藍等色。施以各種顏色釉并在較高溫度下燒成的上釉瓦因此被稱為琉璃瓦。 中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到元代時皇宮建筑大規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與九龍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