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條件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是比較苛刻的,八個方面的要求都得滿足,如有其中一條不滿足都不能申請高新技術企業。這八個條件企無憂就不再重復說明了,不清楚的可以到企無憂網站咨詢。條件有這么多又審查這么嚴格,自然而然的就有許多企業不能成功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所以,企業在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之前,都必須按著申報流程來,先進行自我評價,看看企業存不存在以下這些問題。
在申報國家高新技術認定工作當中出現的問題大抵可以總結以下兩類:
一、主管純在的問題,就是企業人員造成的問題。
1.不理解、不清楚新政策。不少企業沒有關注新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指引,對于新的管理辦法不太了解,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仍然按照往年的思路進行,結果資料不完備,從而導致無法通過認定。
2.不重視本次認定。部分企業員工受了一些培訓機構的講解后,認為資料準備相對簡單,沒有系統的安排重新認定的準備工作、投入足夠的人力,結果認定準備混亂,資料無法體現企業材高新資質,最終也無法通過認定。
3.企業內部工作不能夠協調。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涉及財務、技術、人力等諸多部門,由于事前未能統一理解高新認定的新標準,導致部門配合不協調,資料準備不一致,拖延了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過程、甚至無法完成年度的申報。
二、客觀上存在的問題,就是企業自身資質問題
客觀問題可以從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條件和四個評分項來總結
(一)技術性指標不達標
1.高新領域無法界定。
由于此次高新領域的調整,原有的部分領域被刪除或簡化,同時新的領域在某些部分存在含糊,比如第五大類的“高技術服務業”,規定甚為籠統。因此不少企業無法找到完全貼合企業產品或高新技術的領域,從而導致企業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時出現領域選擇不準確而無法通過評審的情況。
2.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缺乏。
由于中國專利保護力度仍然在完善當中,當企業擁有了行業領先的技術后,一般不太愿意進行公開專利申請。這就導致很多企業雖然具有符合高新領域的技術或產品,其相應的技術等也的確達到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但囿于專利申請的限制,依然無法達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要求。
3.項目歸集困難。
在本次新標準下,很多企業進行項目歸集時不能很好的描繪出符合高新領域的要素,導致研發項目不被評審專家所認可,從而使得該項目相關的費用等被扣除出研發費用,進而讓企業出現研發費用達不到比例的境況。
以上內容來源于企無憂資助服務平臺http://%77%77%77%2E%7A%6B%77%71%77%79%2E%63%6F%6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