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品結構特點: 操作方便:設備工作時,實現自動控制。
能耗低:催化燃燒室采用蜂窩陶瓷狀為載體的貴金屬催化劑,阻力小,活性高。當廢氣蒸氣濃度達到2000 ppm以上時,可維持自燃。
安全可靠:設備配有阻火除塵系統、防爆泄壓系統、超溫報警系統及先進自控系統。
阻力小,凈化率高:采用當今先進的貴金屬蜂窩狀陶瓷載體催化劑,比表面積大
余熱可回用:余熱可返回烘道,降低原烘道中消耗功率,也可作其它方面的熱源。
占地面積小:僅為同行業同類產品的70%~80%,且設備基礎無特殊要求。
使用壽命長:催化劑一般8000小時以上更換,并且載體可再生
干式過濾塔內放置板框式過濾器,過濾器由不織布材料及支承框架組成。廢氣透過不織布層時,由于不織布編制結構的不對稱性,顆粒物被截留在過濾器表面,經處理后的尾氣進入下一處理工藝設備。
8.2.2活性炭吸附塔
吸附現象是發生在兩個不同相界面的現象,吸附過程就是在界面上的擴散過程,是發生在固體表面的吸附,這是由于固體表面存在著剩余的吸引力而引起的。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物理吸附亦稱范德華吸附,是由于吸附劑與吸附質分子之間的靜電力或范德華引力導致物理吸附引起的,當固體和氣體之間的分子引力大于氣體分子之間的引力時,即使氣體的壓力低于與操作溫度相對應的飽和蒸氣壓,氣體分子也會冷凝在固體表面上,物理吸附是一種放熱過程。化學吸附亦稱活性吸附,是由于吸附劑表面與吸附質分子間的化學反應力導致化學吸附,它涉及分子中化學鍵的破壞和重新結合,因此,化學吸附過程的吸附熱較物理吸附過程大。在吸附過程中,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同一物質在較低溫度下可能發生物理吸附,而在較高溫度下往往是化學吸附。活性炭纖維吸附以物理吸附為主,但由于表面活性劑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化學吸附作用
直接燃燒法 包括高溫燃燒和催化燃燒,前者需要附加燃料燃
燒,因此,使用該法時要考慮回收利用熱能;催化燃燒能耗低,但在工作初期,需用電加熱將廢氣加熱到起燃溫度,故對于頻繁開停車的場合不合適。考慮到高溫燃燒法回收的熱量超過生產所需的熱能,故并不合適。而直接采用催化燃燒投資太大。
吸收法 即采用適當的吸收劑(如柴油、煤油、水等介質)在吸收塔內進行吸收,吸收到一定濃度后進行溶劑與吸收液的分離,溶劑回收,吸收液重新使用或另行處理,采用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吸收劑的選擇。由于溶劑與吸收劑的分離較為困難,因此其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活性炭吸附法 采用多孔活性炭或活性炭纖維吸附有機廢氣,飽和后用低壓蒸汽再生,再生時排出溶劑廢氣經冷凝、水分離后回收溶劑,適用于不連續的處理過程,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