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浮裝置中,除池體溢流圈,中央污泥井外,其他各部分都以與進水流速相同的速度沿池體旋轉。原水配水器轉動時,在池體中騰出的空間有原水進水來補充;同時清水出水、應按擠走的水體空間,有澄清水派出管同步排除,池內的其它水體不會因為進水和出水而因起擾動。而且是保持零速。即所謂“零速原理”。
靜態出水使得顆粒的懸浮和沉降在靜態下進行,浮選體在相對靜止的環境中垂直上浮,不僅能使浮選體的上浮速度達到或接近理論的較大值,且水流速在理論上可不受限制,它意味著氣浮效率可以接近理論上的極限。
另外,隨著布水裝置的旋轉,事先與污水充分混合的氣泡能均勻的充滿整個氣浮池,微細氣泡與絮粒的粘附發生在整個氣浮分離過程中,沒有“氣浮死區”。
傳統氣浮分離區的有效水深通常為2.1M-2.4M,高效淺層氣浮裝置的有效水深只有0.42M,因此相對而言稱其為“淺池”,這一淺池結構的應用,稱為“淺池理論”。該理論的應用大幅度減少了設備制造費用,縮小了設備占用空間。
因為“零速原理”的應用和進出水的徹底分開,所以當出水管開始出水時,氣浮的過程已完成,對應常規氣浮池的高度分布圖來看,即安全段h3懸浮物低密區h4兩段不需要設置,因此可以說沒有“零速度”就沒有淺池。若按絮粒上升的速度為6mm/s, 0.42m有效水深所零上升時間僅為70s,高效淺層氣浮裝置的停留時間為2-3min,已經考慮了很大的工作容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