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海派科技專業從事農村物流軟件及電商平臺的開發。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對于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優化產業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村物流是相對于城市物流的一個概念,它不等同于農產品物流和農業物流,三者既有許多共同之處,又存在一些差別:
農村物流發展對鄉村振興的意義:
1、大力發展農村物流有助于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物流相對落后,體現為單位產品物流成本高、生鮮農產品損耗比重高、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不能得到更為充分和及時的滿足、農村物流在社會總物流中所占比率極低,這進一步導致農業生產的小型化和分散化,阻礙了農村地區的專業化分工和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終影響到農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高。
2、有助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
“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任務,當前,我國一方面面臨著產能過剩等問題,另一方面還存在著制約“三農”發展的農村物流短板。因此,以市場機制為基礎有效引導經濟資源流向農村物流領域,既可以促使某些行業去產能,同時又可以補上農村物流的短板。
制約我國農村物流發展的因素:
1、農村規模經濟較弱
首先,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農村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的季節性、多樣化、差異性等特點之外,還具有物流運營環節和階段眾多、農戶個體占物流主體比例高、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且分散等特點。
其次,農村地區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不能滿足農村物流的需求,特別是村一級的基礎設施落后,集中體現為農村地區公路、水運、鐵路人均里程數低,導致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農村居民消費品運輸和派送效率低;針對農產品的專業化倉儲基地不足,導致農產品存儲容易因腐爛變質而加大損耗;農村物流專業化和市場化程度不高,資源和能源消耗大。
*后,農村物流同樣具有地區分割與投資壁壘,物流主體平均規模小且具有本地化特征。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決定了我國農村物流不具有規模經濟的屬性,物流效率低下,平均物流成本高,從而*終導致農村物流投資不足。
2、信息化水平低和信息意識淡薄
現代物流業的基本特征是以信息為紐帶聯系物留產業鏈的供需雙方和各個環節,但目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水平尚不能支撐農村物流的快速發展。例如,農村地區的大部分居住區街道和田野道路沒有有效名稱并且無法在手機地圖上顯示,因此無法實現經確定位和導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