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銀幣、紙鈔、銅幣并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兩廣總督張之洞曾于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并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后,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翰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銀幣光緒元寶1898年--1907發行,正常成色為89%-90%。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造幣總廠",底部鑄貨幣價值如:"庫平一錢四分四厘",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標準字體銘"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下面為英文貨幣價值,內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品相精致,其審美風格獨特。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
來自廣東的王先生說:自己手中有兩個祖傳的寶貝。自己珍藏多年,一直小心保存,至今完好無損。話音剛落,這時,王先生慢慢從口袋掏出一個精致的小紅包。解開紅繩,里面裝的,正是王先生所說的家中祖傳的寶貝。清朝末年,云南省造庫平三錢六分(一組)也正是目前市面上廣大藏友們尋找的稀物。
說到這,王先生講,本來是不打算拿出來的,因為家中生活遇到點困難,否則也不會想著把藏品拿出來。
“光緒元寶”當時共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計有:1戶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廣東;9山東;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安徽;17廣西;18新疆;19黑龍江。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鑄造了紀重七錢二分、三錢六分和一錢四分四厘等版別的銀幣(俗稱老版云南)。
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了一批減成色的新版"光緒元寶"(俗稱新版云南),以供市面急用。
本品為:云南省造庫平三錢六分(一組),每枚重約:13.1克,品相完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