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冰蓄冷技術大大提高了空調的能效,適用于建筑行業各種中央空調系統及工藝用冷系統。動態冰蓄冷技術基本原理是利用夜間的低谷電力制冰、儲冰,在白天用電高峰期停止運行空調機組,使用冰塊釋放冷量。目前,動態冰蓄冷技術在日本、美國、加拿大、歐盟等發達國家正在成為蓄冷空調的主流技術。空調壓縮機組在夜間電網供電富余的情況下運行制冰并儲存,在白天電網供電緊張的情況下,停止運行,空調系統利用夜間機組所制的冰作為冷源,提供給需要供冷的場所。移峰填谷,既緩解電網供電緊張,又利用夜間廉價電費,節省空調制冷機組的整體運行成本。
推廣前景
2011年全國高峰用電負荷約為7.86億kW,其中空調負荷占高峰負荷的30%,全國現有大型中央空調約250萬套,預計未來5年在全國推廣5%,約12.5萬套空調可使用采用動態冰蓄冷技術,全年轉移峰時電量約52億kWh,減少電廠裝機容量1180萬kW,減排能力約400萬tCO2,節能潛力較大。
卓越的經濟價值
在空調工況下,制冷量相同動態冰蓄冷系統與空調機組相比,壓縮冷凝機組、冷卻塔系統、蒸發器的的總成本相差不大,而動態冰蓄冷系統僅須增加一個蓄冰池,蓄冰池可采用土建方式或鋼架結構,附帶保溫層,但成本較低。
舉例:在夜間不用空調的場所,如辦公樓,白天使用空調時間設定為10小時,夜間低谷電時間設定為8小時,空調機組的制冷量設定為550kw。如果替換成一套空調工況下制冷量為550kw的動態冰蓄冷系統,其運行電耗為130kw;該系統在制冰工況下的制冷量約為300kw,運行電耗115kw,每天運行8小時制冰模式,產冰量約為17噸,相當于3小時的空調制冷量,其余7小時可用動態冰蓄冷系統作為中央空調主機使用。按照電費峰值1元谷值0.3元計算,節省成本如下式:
1元/kw*h×130kw×3h-0.3元/kw*h×115 kw×8=114元/天=41610元/年
而建造一個儲存17噸冰的蓄冰池,按照L4000×W3000×H3000mm的尺寸(36立方米)的蓄冰池,土建類僅需2-4萬,鋼架類僅需5-8萬即可。因此將中央空調機組替換成動態冰蓄冷系統,最多兩年內收回成本,從第三年開始,每1千瓦安裝制冷量每年可節省約41610÷365=75.6元人民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