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技術是在我國解放以后才逐步發展成熟的一門學科。它涉及到各類建筑物和生產場所的室內環境要求,即:室內空氣的溫度、濕度、速度和潔凈度等,直接影響著生產工藝和人體健康。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各行各業科技和生產要求也會越來越嚴,特別是要求保持恒定的室內溫、濕度,才能滿足生產工藝條件,否則難以生產出合格品,因此研究恒溫恒濕技術勢在必行。
60年代初,在國家科委十年規劃中,將恒溫恒濕技術列為國家重點攻關課題。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空調所負責,組成了空調設備、恒溫恒濕指標、氣流組織、自動控制等專題組進行研究,于1965年研究得出整套科研成果,包括高精度恒溫(20士0.5℃、士0.2,C、士0.1℃)和一般精度恒溫(20士1℃)等技術設計計算方法,采取的措施和設備選用方法;同時又組織對全國典型工程進行恒溫普查和實測總結,于60年代末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恒溫工程整套設計方法。從圍護結構、送風溫差與換氣次數、氣流組織方式與計算、設備選型以及注意事項都有了明確規定,這些均編入《空氣調節設計手冊》,廣泛應用于實際工程,至今亦在使用。
進入70年代以后,技術在進步,生產工藝又提出更高要求,建研院空調所的科研人員結合生產實際,深入現場進行調研,在北京光學儀器廠光柵刻線室成功地實現20士0.01℃高精度恒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然而科學發展是無止境的,生產過程不僅要求恒溫,有些還需要恒濕,例如針織品、造紙、醫藥、食品等。解決恒濕問題,同樣需要從研制設備和技術關鍵入手。空調所在引進國外樣機基礎上,積極研究開發了轉輪除濕機、溫濕度傳感器及自控儀表、模件式溫濕儀等。通過幾個具體工程使用,例如天津某站恒溫恒濕室達到20士.05℃,相對濕度“士2%;北京某研究所恒溫恒濕達到20士0.1℃,5士3%RH,說明恒濕技術已可達士2%。從此開始,建研院空調所具備了恒溫恒濕全套技術,有能力進行從設計到調試恒溫恒濕工程總承包。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需要,不斷開發,研制出裝配式恒溫室、恒濕室或恒溫恒濕室,非常適合改造工程使用。
根據有些生產工藝需要低濕,例如玻璃合片室、生物制品、庫房等,要求在室內溫度20℃條件下,相對濕度低于25%,甚至要求達到15%,允許波動范圍不超過2%。我們利用除濕技術進行設計,選用我所研制的除濕機,在北京某生物制品室達到室溫20℃,相對濕度低于20%;又如在深圳某廠的玻璃合片生產車間,選用國外除濕設備達到了相對濕度2)士.25%的要求。
近些年來,空調所又繼續開發傳統技術,發揮所內綜合優勢,利用原有的恒溫恒濕技術,充分發揮作用,不僅取得了較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在實踐中鍛煉和培養了新生力量。例如:對某衛星制造廠計量恒溫間的改造,就是采用總承包方式,總面積1100m2,共18個計量間。改造后提高了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