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深入發展,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正在逐漸成為大部分養老院里的重點關注項目。自2008年普親養老創立*一家機構起,就確定了失能失智老人的長期照護服務方向,所以,在普親養老機構,老年人的心理保健與生活照護幾乎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日常的照護方面,配備了經驗豐富的護理養老員,而在心理照護方面,則聘請了持有國家專業咨詢師證書的心理咨詢師,負責為所有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咨詢服務及相關的心理照護,同時也會配合機構的護理員、康復師一起來制定老人的照護方案。
那么老年人該如何進行心理保健呢?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以下一些要點,老年人可以進行參考。
1、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如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表,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規律,合理的飲食習慣,戒除有害健康的不良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形式,從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回歸社會、發揮潛能。
社會疏遠老年人、老年人退出社會,是老年人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對退休的老年人,如果身體狀況允許,又有一技之長,應積極尋找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自己的經驗、知識和技能在新環境下得到發揮。一方面發揮潛能,為社會繼續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充實退休后生活。
3、遵循“用進廢退”的用腦原則
大腦使用越少,衰老也就越快。因此,老年人要遵循“用進廢退”的用腦原則,堅持合理用腦。尤其是退休后,老年人應繼續學習新知識,堅持讀書、看報,并養成思考和與人討論的習慣。一方面,學習可以促進大腦的活動,延緩記憶力的衰退;另一方面,學習可更新知識,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事物。
4、培養愛好、保持社交
老年人應保持或培養自己的愛好,以豐富自己的生活。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經有業余愛好,退休后正可利用閑暇時間充分享受這一樂趣;對退休前沒有特殊愛好的老年人,護理員應知道他們有意識地培養一些愛好,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在社會交往方面,雖然老年人退休后社會交往范圍縮小,但不應與世隔絕,把自己封閉起來,這樣會加快老化進程。應努力保持與親友的交往,并主動建立新的人際網絡,以排解孤獨、寂寞。
心理保健對于預防老年人出現相關心理問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心理保健也是預防出現心理異常的有效手段;在老齡化逐漸深入發展的過程中,老年人除了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心理上的保健也不能落下;從長期的老年人心理研究案例就能看出,心理保健能夠更好地保證老年人順利過渡到老年生活,積極享受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