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間,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歸結起來宜興紫砂壺泡茶有如下幾方面的優點:
*一、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無茶具本身所帶的異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且香不渙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長物志》說它“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第二、陳茶不餿,暑天越宿不起膩苔,有利于洗滌及保持茶壺自身的衛生。久置不用,也不會有宿雜氣,只要用時先滿貯沸水,立刻傾出,再浸入冷水中沖洗,元氣即可恢復,泡茶仍得原味。
據有關專家研究,一般陶瓷茶具,器壁光滑,滲透性差,其凝聚的水珠滴落后,使茶水頻繁攪動,容易促使霉菌繁殖,造成茶水發酵。而紫砂壺的陶質壺蓋有孔,能吸收水蒸汽,不至在蓋上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攪動茶水,加速茶水的發酵。因此用宜興茶壺注湯,不僅醇厚芳香;而且不易發餿;
第三、紫砂壺經久使用,壺壁積聚“茶銹”,以致空壺注入沸水,也會茶香氤氳(yīnyūn),這與紫砂壺胎質具有一定的氣孔率有關,是紫砂壺獨具的品質。
第四、冷熱急變性能好,寒冬臘月,壺內注入沸水,*對不會因溫度突變而脹裂。同時砂質傳熱緩慢,泡茶后握持不會炙手。而且還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燒加溫,不會因受火而開裂。
第五、紫砂壺長久使用,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光潤可愛,所以聞龍在《茶牋jiǎn》中說:“摩掌寶愛,不啻(chì僅僅,只有,常用在表示疑問或否定的字后,組成“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云。”成為奇物。
可以說紫砂茗壺被人們珍愛,完全是由于其具有優良獨特的實用價值的緣由。
來自青海的吳先生,年少就離開家鄉在外拼搏,90年代初來到了廣東沿海地區,一直生活至今。在他鄉,除了奮斗,閑暇里吳先生最喜歡的就是品茶。在他的家鄉青海,當地人都喝熬茶(茶磚加水煮開,再加上青鹽、花椒,講究點的還要加上姜皮、荊芥)。但是這種“粗獷的”茶飲,由于氣候和習氣,當地人看中的是它有解油膩、助消化的功能。但是在廣東,吳先生卻發現,比起在家鄉大口的大口的喝,這里的人更喜歡小杯小口的飲。由于嶺南自古具有“重商”的價值取向,也是廣東的茶文化具有較濃的商品經濟的特色。也許生意場上一桌山珍野味酒池肉林,遠不及三兩友人圍桌品茗推杯換盞。不光茶葉精挑細選,連茶具都代表了一種文化。其中一把好的紫砂壺更能體現從商者的品味以及地位。機緣巧合,年輕時,有位合作伙伴,覺得吳先生樸素熱情,在爾虞我詐的商場,這樣的品格難能可貴。后贈予吳先生一把張漢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