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大彬(1573——1648)是明萬歷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在泥料中摻入砂,開創了調砂法制壺,古人稱之為“砂粗質古肌理勻”,別具情趣。
時大彬的紫砂壺風格高雅脫俗,造型流暢靈活,雖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獨運,樸雅堅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嘆:“吾之精,終不及時(時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細,擅長將古代青銅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壺,古拙莊重,質樸渾厚。傳說,徐友泉幼年拜時大彬為師學藝,懇求老師為他捏一頭泥牛,時不允。此時一真牛從屋外經過,徐急中生智搶過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對著真牛捏了起來,時大加贊賞,認為他很有才華,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絕活,后來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為*一期時代的紫砂壺大師。
他對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生于明代萬歷年間,歿于清代順治初年。時大彬制壺技藝全面,在泥料配制、成形技法、器形設計以及屬款書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精選紫砂泥調配成各種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樸雄渾的風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壺,后根據文人飲茶習尚改制小壺,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為壺藝正宗。傳世作品較多,北京、上海、南京、臺灣等博物館均有收藏。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紫砂好壺最要得”。
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紫砂壺民間收藏升溫確實很快,由于部分民間資本的強勢介入以及市場炒作,名家作品價格漲幅巨大。顧景舟的作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是1996年去世的現代制壺名家,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制作的石瓢壺一把壺的價格才380元左右,從七八年前漲到30萬元,到2009年達到300萬元,再到2010年竟然拍出1232萬元的天價。
時大彬紫砂壺成交價格:
時大彬款紫砂壺----------------價格:RMB5,820,000
時大彬制紫砂壺----------------價格:RMB8,220,000
張廷濟等時大彬制漢方壺拓本----價格:RMB5,260,000
時大彬款紫砂壺----------------價格:RMB4,330,000
時大彬款包袱皮紫砂壺----------價格:RMB6,750,000
清時大彬款紫砂壺--------------價格:RMB4,860,000
時大彬雙羊提梁紫砂壺----------價格:RMB3,230,000
清時大彬款紫砂壺--------------價格:RMB6,630,000
清初時大彬鋪砂菱形壺----------價格:RMB4,950,000
時大彬制紫砂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