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土壤修復規模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目前在生命周期中所處的位置仍是起步成長階段。當前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的產值尚不及環保產業總產值的1-2%,而這一指標在發達國家的土壤修復產業中已經達到30%以上。預期隨著國家宏觀和行業政策對土壤修復重視度提高,以及相對完善的土壤修復管理體系構建,未來將會產生更多的土壤修復項目,市場需求將擴張,土壤修復規模將迎來巨大的提升空間。
(2)環保政策助推土壤修復行業發展
從2005年開始展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之后,我國陸續出臺了多項與土壤污染相關的政策文件。2008年出臺的《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僅僅提出了到2010年以及2015年建立土壤污染管理體系的初步意見。隨后在《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以及《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中進一步提出了詳細的規劃指標,包括重點防控省份及企業的確定,污染防控指標的確定等。相比水污染和空氣污染的治理政策支持,我國對土壤污染治理問題關注起步晚。除了相關政策發布相對滯后以外,我國土壤修復政策體系尚不健全。根據前述我國土壤污染的分類類型,我國目前以耕地土壤污染和城市工業場地土壤污染問題最為嚴重,然而目前還沒有制定具有系統性的土壤修復政策和相關標準。國家正在抓緊制定有關土壤污染治理的細則及管理辦法,有望在未來幾年內陸續出臺。其中,《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土十條”)已經出臺并實施,《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將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辦法》等地方性政策文件業已相繼出臺或實施。這些導則、辦法和規劃將為土壤修復企業開展業務提供詳細的指導,有關內容也是預測未來市場前景的重要參考。
(3)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是土壤修復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在行業內嶄露頭角的多數為具備集成技術與工程經驗的綜合型公司,在行業起步成長階段,這些公司更容易獲利。但成熟的土壤修復產業涉及檢測、評估、技術設備研發及工程設計施工等環節,隨著市場規模快速擴大,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都將迎來市場需求。從短期來看,股東背景、過往業績等仍將是企業獲取項目的主要因素,從長期看,技術的成熟度、適應性及產業化將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我國土壤修復技術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體現為市場主流土壤修復技術構成的不同,隨著土壤修復市場深化,新技術成本逐步下降,在土壤修復更加關注其生態和社會效應的情況下,新的前沿的土壤修復技術將更受歡迎。
(4)多種商業模式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資金問題是土壤修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