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
在土壤修復行業,已有的土壤修復技術達到一百多種,常用技術也有十多種,大致可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
土壤修復類型以及特點
土壤修復產業鏈
土壤修復的產業鏈上游企業為檢測機構、修復用劑供應商、設備供應商等;中游企業為污染場地修復企業、環保咨詢機構(監理機構)等;下游企業為污染場地所有者、環保主管單位。
2005年至2013年,我國進行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在調查了6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后,初步摸清了我國土壤污染的情況。根據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污染類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
重污染企業用地和工業廢棄地是超標“重災區”。當前我國場地污染主要集中于重污染企業用地、工業廢棄地、工業園區、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場地、采油區、采礦區、污水灌溉區和干線公路兩側等幾類地區。其中重污染企業用地和工業廢棄地超標率超過1/3。
城市場地污染影響重大,治理需求急迫。當前我國土壤污染相關的環境事件中,城市場地污染成為了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領域,城市場地污染一般由于污染企業搬遷形成“毒地”,污染量大、污染物種類多,并往往出現在人口密集區,公眾影響惡劣,無論是開啟行業治理先河的宋家莊地鐵站事件,還是近期引發廣泛關注的常州外國語事件,均屬于城市場地修復領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