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天津造幣總廠制造光緒元寶銀元一套,幣面計重為:庫平七錢二分、一錢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共三等幣值,回復到了幣面看似計重,實際當作一元、二角、一角流通。這是光緒年間清朝中央政府制造發行的僅有的一套銀元。
清乾隆58年(1793年),中國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鑄行"乾隆寶藏"銀幣。道光(1821年-1850年)年間,臺灣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銀圓,稱為銀餅。光緒16年(1890年)官方開始正式鑄造銀元"光緒元寶"(即龍洋),各省紛起效尤。 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以后,也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幣。銀元是近代幣收藏的重要幣種之一。
來自來自安徽的洪先生說:爺爺年輕的時候是個商人,天下廣交良友,喜愛收藏,正因為爺爺從商,性格也是非常的直爽,對待朋友那叫一個好,只要朋友有難,爺爺能幫上的絕不推辭,正因為爺爺這種性格,也是引來了一些損友,換掉了爺爺手中的一些寶貝和錢幣,經發現后,也是為時已晚,導致自己從商的道路越走越難,在加上爺爺年邁已高,慢慢放下手中的事物,一直到老,聽洪先生說:這也是多年前的事了。
這也是爺爺留下了*一一枚,自己珍藏多年的寶貝,北洋造34年光緒元寶。
正面字體清晰,反面龍紋立體。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開鑄"江南省造"三種無紀年版別銀元(俗稱老江南,)標準庫平七錢二分的重量應當在30克左右。1898年~1905年(光緒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江南造幣廠在八年時間里所生產的銀幣,增加了干支紀年(俗稱新江南),早期重量也是按之前標準30克來制造,但是沒有流通;后來重量改成26.3--27克,這是我國在銀幣鑄造上鐫干支紀年系列最早的省份。根據八年鑄幣統計,光緒三十一年鑄幣最少,但亦生產了200多萬枚銀幣,最多的年份要數光緒二十七年,這一年里,共鑄制了5000多萬枚銀幣,由此,可以看出這家造幣廠的生產能力非同一般。1911年(宣統三年),江南造幣廠共鑄壹元銀幣70.5萬枚,貳角銀幣5.5萬枚,壹角銀幣1萬枚。現存世的有"江南省造宣統元寶"一錢四分四厘(貳角)和七分二厘(壹角)幣兩種。
本品為:北洋造光緒元寶銀元,重約:27克,正面字體清晰,邊齒可見,反面龍紋立體,包漿自然,保存至今完好,實屬難得。
希望喜歡的朋友大膽來電咨詢、討論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