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農村的老年人在年輕時大多數依靠務農為生,等年紀大了,務農不再現實,而養老問題則還是會來臨。在農村,養兒防老是非常根深蒂固的養老觀念,但如今大多數的農村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在近旁贍養老人幾乎成為了很難實現的事情,所以大多數老人都被送往當地的敬老院、福利中心進行贍養,這類養老院所能提供的也只是基礎的生活保障,保證老人的一日三餐,對于需要更多專業服務的老人來說,這類養老院無疑是無法提供的。
我們討論養老,大多數時候還是在討論城市里的人如何養老,無論是社區型養老機構,還是大型的中心養老機構,都將思考的背景放在了城市,很少談到農村的老年人該如何養老。
現在的農村留守老人較多,他們對于照護的需求旺盛,居住相對比較集中,部分由國家出資興建的農村養老院,也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生活照顧等照料服務,相對來說也是農村老年人不錯的養老選擇。
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普親養老也意識到了農村老年人對于養老服務的迫切需求,從2017年開始,拓展部門也將老齡化相對較嚴重的農村地區納入到了普親養老的發展計劃中,目前在湖南湘潭、福建長汀、浙江玉環等地設有養老機構,通過與當地的公辦養老場所進行合作,將普親養老優質的照護能力帶到當地,解決當地失能、失智以及高齡老年人的專業養老問題。
對于普親養老來說,實行公建民營的模式,能夠比較好地利用起農村的閑散設施,如普親養老在湖南湘潭市易俗河鎮建設的養老機構,就是利用了當地的敬老院,在原先敬老院的基礎上,通過適老化改造,讓老人有一個更舒適的居住環境;此外,養老機構還利用了機構內的自留地,開展起了自給自足的娛樂活動,通過鼓勵老人發揮自己的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勞作,讓老人有參與感與獲得感,減少孤獨感,最終感受到養老生活的開心,實現“老有所樂”。
對于一家養老企業來說,關注養老問題不分地域與地區,每個人都會老,關愛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讓他們有更好的晚年生活同樣重要。
普親開福區老年養護中心(中心機構):開福區東風路工商巷87號(原湖南省電信公司長途電信線路局大樓)
普親先鋒社區老年養護中心:岳麓區榮灣鎮湖韻佳苑小區內先鋒社區服務中心三、四樓
普親黑石鋪社區老年養護中心:天心區湘府大橋,新開鋪路996號黑石鋪社區服務中心
普親馮家沖社區老年養護中心:雨花區井灣子街道中建五局信和苑三區
普親戴家河社區老年養護中心:開福區湘江世紀城秀峰街道興隆小區戴家河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