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之一的墨,主要用于寫字作畫。墨以產于安徽徽州的徽墨為優秀。早在唐宋時代,徽墨就以“豐肌膩理、芬芳馥郁、光澤如漆”而名揚中華、譽滿四海。用徽墨寫字作畫,墨色生輝,墨跡經久不變,著水不化、久干不裂、防腐不蛀,實為文房佳品,幾百年前出口到西域及東南亞各國。
古墨堪稱中藥珍品,中醫處方名陳墨、京墨和墨汁等。此墨為百年古松燃燒產生的煙炱,加上香料、膠汁等經油化、和劑、蒸杵等工序精制而成。其他木材生成的煙灰是不能代作藥墨用的,藥用以年深日久的陳墨為佳。藥墨的性味辛、平,入心、肝經。有止血行瘀之妙,內服可治吐血、便血,外涂可止金瘡出血。中醫認為墨能勝赤,赤見墨止,故許多止血中藥都選用炭劑(如止瀉藥矽炭銀)。 藥墨灸,立足于傳統工藝,傳承挖掘千年來制墨技巧,采用松煙和名貴中草藥手工制墨,將這一傳統工藝繼承發展。據史料記載,以墨入藥始于叁國,至南唐時,墨藥興起。《本草衍義》中就指出“以藥入墨,墨隨血走,內通五臟六腑,外透經絡肌膚”藥墨灸依照古典配方復原寸香古墨,松煙墨寶兩大系列,開發了熏香墨,拓墨,墨雕等更適合現在發展的古墨產品。
藥墨治病已被歷代名醫載入史冊。晉代葛洪的《肘后方》載有“姜墨丸”治療痢疾,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研濃墨點眼”治療“飛絲入目紅腫”的記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云“墨氣味辛溫無毒,主治止血、生肌膚、合金瘡、治產后血暈崩中。中國藥墨加工的源頭,真誠為您提供代加工服務,僅限有能力和實力的品牌或培訓機構或連鎖企業或經銷商與我們合作,少量不發貨,古方配方經典傳承,歡迎考察公司實際體驗效果,或發樣品觀察質量,成功合作的客戶我們將提供永久售后服務與技術指導以及診墨方法,有意向的朋友請與我們聯系。
藥墨,是一種將中藥摻入松煙墨中,可內服也可外敷的中藥制劑。
以藥入墨,自古有之,早記載藥墨之法,始于三國,藥墨內服早見于《肘后方》:“若客忤中惡,多于刀劍門外得之,令人心腹絞痛,腹脹,氣沖心胸,不急治,殺人。搗墨水和服二錢”,用墨治“崩中漏下,青黃赤白”以及用“姜墨丸”治療痢疾等。
藥墨所用之墨,必是松煙墨,唯有松煙墨才能入藥,《本草綱目》記載:“墨,亦名烏金、陳玄、玄香、烏玉塊,氣味辛溫無毒,主治止血,生肌膚,合金瘡,治產后血運,崩中卒下血,醋磨服之。又止血痢,及小兒客忤,搗篩溫水服之。又瞇目物芒人目,點摩瞪子上。利小便,通月經,治痛腫。”
經現代研究,藥墨還有其獨特的物理性質,那就是納米級微粒,在現代高倍電鏡下觀察藥墨,微粒僅為30-50納米,擁有很強的滲透吸收效果。
經多年臨床驗證,現代藥墨外敷法,可廣泛應用于養生、康復、理療等領域。藥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