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高密度集聚之地,與地方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產業園區可以通過帶動投資、實現GDP增長以及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等多種渠道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非常強的拉動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對產業園區的建設和運營有著非常高的積極性,通常在政策、資源等方面給予較大優惠以支持產業園區的建設。
1. 產業園區發展規模分析
產業園區數量規模分析
近些年來,產業園迅速在全國各地展開布局,各式各樣的創意產業園、高新開發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產業園區開發商典型商業模式與設計策略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擁有482家*級產業園區,其中高新區114家,經濟技術開發區125家。2013年,納入計算的210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063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75%;2014年,納入計算的215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54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03%。由此可見,產業園區對區域和城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越來越高,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助推器。
產業園區投資規模分析
2014年1-11月,全國215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0662億元,同比增長15.3%,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額(451068億元)的9.0%。其中,東部國際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407億元,中部10095億元,西部6161億元。
產業園區經營效益分析
由于各類園區的產業類型和發展階段不同,其盈利模式也不同。不同盈利模式下各環節的盈利能力也不盡相同,下表對各類盈利模式進行了比較:
2. 產業園區投資與開發風險
政策性風險分析
政策風險主要是指在國家宏觀的投資管理體制、產業政策和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會對園區的生產與發展帶來的風險。目前國內有關產業園區的政策還不完善,開發商面臨有法難依的困境。如果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沒有得到較好的政策支持,產業園區投資成本及各項運營風險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這也將導致產業園區無法正常運營。
資金鏈風險分析
由于產業園區開發的周期很長,資金前期投入很大,后續回收周期漫長,所以產業園區投資和開發的資金鏈風險非常大,資金周轉速度非常重要。前期沉淀資金包括土地出讓金,以及總投資30%-40%的建造成本,在建造初期即可預售,在6-8個月后,結構封頂就可以出售。
但出售面臨3年的免租期、資金沉淀期,而且后期的收入與前期的投入不成正比,關鍵是定位準確。還有一個風險問題是結構封頂前能否獲得預售證,如果可以,就可以以普通商品房的手續進行預售,但目前政策方面對此并沒有明確的規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