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電聲沙盤模型
一、設計主導思想
本沙盤模型在設計上突破了傳統的靜態展示特征,以光電輔助,具有動態水保教學演示效果。適合大專院校生態與水保學科教學使用。
規格:
X平方,高度約1m(不含支架高度);總高度約為1.4m。
設計材料:
(一)模型材料為聚安脂玻璃鋼;鋼結構加木質底座、不銹鋼包邊;
(二)由控制電路材料等組成的微型降雨模擬系統、水庫演示系統;
(三)其它輔助材料;
二、沙盤模型教學內容
A、水土保持學科元素的展現:即讓學生從教具上能理解內容,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組成和搭配鑲嵌。
模型以具有南北方顯著教學特征的小流域地貌為藍本,分11個大的演示區域。功能如下:
1、區域一~區域5
為演示生態退化與修復的空間區域。模型以流域主溝道左右(即東西)為界通過地貌特征、顏色渲染、細節刻畫進行了塑造,
西片區域分為:嚴重退化區域;中度退化區域;一般退化區域;無明顯退化區域;東片區域為合理治理后恢復區域。
2、區域7 (展示了由毛溝、1級和2級支溝及主溝道組成的溝道系統),其中,主溝(紅色表現)南北走向,計一條;1級支溝基本為東西走向,共5條;
2級支溝基本為南北走向,共17條;3級共34條;毛溝計87條。
3、區域6 (展示了水庫的構造特征),除基本三大件外,還通過不同深淺的蘭顏色,標注了“常水位”“枯水位”“高水位”;水閘可以手動控制。
4、區域8、9、10(降雨及匯流演示區),以光電輔助,充分顯示不同降雨條件下徑流、匯流、入滲的過程。
5、區域11為地表斷層表現區域。以顏色區分不同構造的巖層及暗流。
在模型中,所展示的視覺元素如下:
1、梯田
2、水澆地
3、坡耕地
4、水源涵養林
5、喬、灌、草結合的坡面防護林
6、經濟林果
7、道路系統
8、由毛溝、1級和2級支溝及主溝道組成的溝道系統,溝道特征溝沿線、跌水、溝坡、溝道橫斷面V型和U型及復合溝道等形態,
溝道治理工程谷坊或攔沙壩等)
詳細見8-1 8-2 8-3
溝道橫斷面V型 U型
9、防護林,封山育林、岸灘防護林及整治工程
10、水庫(見6區)
B、水土保持的知識演示:讓學生能夠清楚的了解到侵蝕的內容,在學習中得到全面的學識。
具體學識如下:
1、水力侵蝕
2、沙礫化面蝕
3、鱗片狀面蝕
4、細溝狀面蝕
5、 溝蝕
6、泥石流、崩塌與滑坡
7、水庫蓄水
8、泄洪
9、灌溉
10、退耕還林
11、石漠與礫漠(戈壁)
C.動態演示:人工降雨,水庫工作流程,及整個模型的光電控制。
1、微型人工降雨控制模擬系統(分噴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