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管類EI期刊發表,SCI期刊論文發表,EI目錄收錄期刊發表
24小時服務熱線:1523-311-8731
Q:285-3127-115 古編輯
SCI、EI、ISTP、ISR是世界四大重要檢索系統,其收錄文章的狀況是評價國家、單位和科研人員的成績、水平以及進行獎勵的重要依據之一。我國被四大系統收錄的論文數量逐年增長。學校在”1512工程”建設及科技成果獎勵方案中均十分重視四大系統,也已成為教師和科研人員提升自己的努力方向。
EI (工程索引)是全球范圍內的一個數據庫,類似中國的知網。 但是EI可不是什么文章都錄入的,被錄入的文章都代表著*威與高質量。所以EI被稱為全球核心,被每個國家認可。在我們中國,發表一篇EI檢索論文,有些單位獎勵3千到8千元不等。一般用作:碩士畢業、博士畢業、評副教授、評正教授使用。作者在國際會議或者國際雜志上發表論文被EI收錄后,國內一些*威機構可以出具EI收錄證書給作者。
EI檢索論文投稿經驗之談:
1. 挑選雜志:剛開始選EI雜志的時候,往往容易陷入兩個誤區:一是年文章量多的雜志,二是專業雜志。其實年文章量多的雜志并不意味著好發,相反,一些年文章量只有幾十篇的雜志也并不意味著難發。再就是剛開始投稿好不要選擇專業雜志,因為那些審稿人都是行家,所謂眼睫毛都是空的,他熟知這一領域,所以能從雞蛋里面挑出骨頭來,或者能從骨頭里面挑出雞蛋也說不定。相對來說,選擇綜合類雜志的話,因為編輯挑選的審稿人不一定是這一領域的專家,他不一定熟悉這篇文章的內容,相對來說提的問題不會太多,不會太深,就比較容易發表。
2. 審稿周期:一般在投稿前都很關心這個問題?梢韵鹊綀@子里面搜索一下,看有沒有相關雜志的帖子,看一下有沒有人投過該雜志。也可以下載該雜志近期的文章,一般文章里都有received 和accepted的時間,就可以大致推斷出審稿周期了。當然也有少數雜志的文章里面沒有這兩個時間,那就只好從年文章量和發表周期來大致判斷了。
3. 挑選審稿人:這個完全可以從自己文章的參考文獻里面找,但是也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找大牛人,二是不要找研究結果跟自己相反的人。原因我就不說了,大家應該比較清楚,就去選擇跟自己研究結果比較類似的人就行。另外注意一點,投稿的時候一般都會要求推薦審稿人,所以*一次投稿的時候,選好審稿人以后,把審稿人的名字和郵箱保存下來,以備拒稿后,下一次投稿的時候用。
4. 剛開始投稿的時候,肯定不清楚投稿流程,也不知道諸如cover letter、running title之類的都是神馬玩意。這個不要緊,在園子里面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5. 成功投稿以后,就等消息吧。通常來說,半個月之內,no news is good news,如果半個月內有了decision的消息,十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