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盛清三代的琺瑯彩瓷器一直是拍賣場上的寵兒,動輒就有千萬元、上億元的成交價。而原本在清代宮廷中地位不輸瓷胎琺瑯的銅胎掐絲琺瑯器,其整體價格水平卻一直低迷,拍賣成交價能過幾百萬元已屬難得,大量作品停留在十幾萬或幾十萬元的水平,你甚至能在春秋季大拍中,淘到幾萬元的精美作品。那么銅胎掐絲琺瑯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真的不高嗎?而造成此種現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不光是普通大眾,即使是一些在古董市場中工作多年的人,也多有對銅胎掐絲琺瑯評價不高者。一位國內知名拍賣公司的瓷器部高管,就曾向記者表示:“景泰藍好看在哪?我沒太看出來。”盡管這位高管也承認:過去在宮廷中,銅胎掐絲琺瑯的制作成本要遠遠高于瓷胎琺瑯器,因此產量也相對稀少。但他還是覺得,制作成本高,不代表藝術或者審美水準高。
說到這兒,還得提提宮廷藝術和文人藝術的區別。宮廷藝術,以華美為貴,要突出的是國家的強盛富有以及皇家威儀的莊重;文人階層雖在富貴上敵不過皇家,但卻反而用樸素清雅的藝術觀,強調自身精神追求的絕俗超然。宮廷與文人,他們所代表的兩類藝術觀點本無高下。但頗為值得疑惑和深思的是,我們現代人對宮廷掐絲琺瑯器的藝術成就與歷史文化價值的認可度并不高,這從拍賣市場給這類作品的價格反饋便可見一斑。近 20 年來,銅胎掐絲琺瑯的整體漲幅不大,鮮見千萬級的成交結果,出現大幾百萬元的作品已屬不易。當嘉道瓷器都能被市場熱捧的時候,你居然還能在知名拍賣公司的大拍季里,淘到幾萬元的乾隆朝宮廷掐絲琺瑯器。
銅胎掐絲琺瑯為何不上價?真貨太少,價格累計不夠
盡管掐絲琺瑯在清宮中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代表著宮廷藝術的品位、水準和成就,然而它們在拍賣市場中的價格現狀卻略顯尷尬。某業內掐絲琺瑯的資深行家表示:“市場有自己的運行法則,藝術品在市場中價格的形成,不僅受其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等因素的影響,‘價格累積’對價格的增長也有重要作用。掐絲琺瑯制作成本高而難度大,本身在宮廷中制作的數量就少,遠遠趕不上官窯燒造瓷器的數量。琺瑯彩瓷的價格走高,也和官窯瓷器價格的整體走高有關。此外假貨太多,也是買家謹慎下手的另一個原因。不樂觀地說,近 20 年來市場上所有掐絲琺瑯加起來,其中能有 3000件老貨就不錯。10 年前成交價近 600 萬元的作品,現在也就拍個 600 多萬元。我認為掐絲琺瑯是擁有獨特藝術價值與歷史文化價值的。
征集范圍:
【中國書畫】(微:CXWH2018):歷代名人字畫精品,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書法,篆刻等;
【中國陶瓷】(微:CXWH2018):歷代陶瓷精品,元、明、清官窯為主,宋瓷為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