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育成期飼養管理
(1)做好轉群前后的工作。首先要對育成雞舍和設備進行檢修、清洗和消毒工作。籠養時要將料槽和水槽調到適宜的高度。育雛舍內事先要進行帶雞消毒,并將病、弱、殘雞挑選出來后再轉群。地面平養雞舍要事先鋪好墊料。冬季或早春如果育成雞舍氣溫過低,應準備好取暖設備并將舍溫升至所需的標準。轉群要避開雨雪天,冬天要在晴朗的中午,夏天要在早晚涼爽時轉群。轉群時在清點雞數的同時把強弱雞分開管理。弱雛不能換料,繼續喂育雛料,直至體重達標后換料。
(2)限制飼養與控制體重。不同品種的雞有不同的體重標準,體重過大、體內脂肪沉積過多,不僅影響產蛋性能的發揮,而且會因維持消耗的增加而增加飼料投入,降低飼料報酬,因此對產蛋雞必須限制飼養。
限制采食量,比自由采食量減少10%~20%,增加纖維素,降低日糧中能量和蛋白質的含量。限制采食時間,每日定時采食或每周1天停食不停水等。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限制飼養只應該減少脂肪的積蓄,而不應妨礙雞群的健康發育。在施行限制采食量時,一定要提供足夠的食槽,只有全部雞都能同時吃上料,才能達到體重均勻的限飼目的。當雞群生病或進行免疫接種時,應暫時停止限飼。每周末應稱取一定數量(如5%)的雞,檢查其平均體重是否合適,雞群生長是否均勻,以調整下一周的給料量。一般而言,85%~90%的個體體重在群體平均數±10%以內為*佳,77%的個體體重在群體平均數±10%左右為良好。育成雞的大致給料標準和應達到的體重范圍應根據不同品種區別對待,以雞群生長整齊為目標。
(3)合理的光照制度。1~3日齡每日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4日齡以后則根據該批雞20周齡時本地區自然光照時數每周漸減(或者恒定光照)。
在4月1日~9月15日期間出殼的雛雞,采用自然光照,不需要人工補光。在9月16日~第二年的3月31日期間出殼的雛雞,先計算出雞群達到20周齡時的日照時間,將光照時間由19小時每周減少1小時,相當于20周齡的日照時間后,維持這個時間直到20周齡。雞群見蛋后再延長光照,每周增加30~60分鐘為宜;蛋雞*長光照不超過16小時。一般產蛋雞的適宜光照強度是10lux左右,可用40W的燈泡懸掛于2m高處,其光照強度為6。燈高2m,燈距3m。雞舍內若安裝兩排以上燈泡,應交叉排列,靠墻的燈泡同墻的距離應為燈泡間距的一半,還應注意隨時更換破損燈泡,每周將燈泡擦拭一次,以使雞舍內保持適宜的亮度。
蛋雞育成期飼料特點
1蛋雞育成期復合飼料中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添加量,充分考慮我國家禽以農村專業戶養殖為主的特點,在其正常生產的所需量的基礎上,再加上了安全系數,可以應對各種應激因素;
2、有效提高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