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的雕塑色彩決定了摩崖石刻的特色。大家都知道摩崖石刻的背景,早期在十六國、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等,延續了十個朝代,其中*具代表的摩崖石刻雕塑它一直就在莫高窟,沒有換地方----敦煌石窟。敦煌首要的是佛教藝術的傳承,它能夠延續那么長的時間,和雕刻的色彩有關,也和它的地域有關。科學分析后解釋稱,首先是敦煌當地氣候干燥少雨,壁畫不宜被潮氣侵蝕。其次是,多數洞窟一直被沙漠掩埋著的。其三是,中國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具備了很高的顏料發明制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化學工藝技術。
摩崖石刻-彌勒佛
早期摩崖石刻以涂紅色為主
早期從公元300多年到500多年,這一段的歷史所反映的摩崖石刻壁畫很有特色,那個年代的人是根據當地特點來進行創作的。摩崖石刻壁畫色彩*大的特點以土紅色為主,它的形式是絹畫式的,受早期古代的絹畫影響,所以摩崖石刻的故事畫也是長條的。摩崖石刻壁畫底色多數是土紅色,這跟地方的自然礦物顏色有關。流傳到至今的時候,土紅、土黃依然比較普遍,現在叫巖彩,古代當年就叫礦物色。像1981年出品的動畫美術作品*有名的《九色鹿》,這個故事畫的底色全是以敦煌摩崖石刻的土紅為主,九色鹿反而是淺顏色的,馬也是淺色的,九色鹿用的是淺土黃色,身上的斑點是綠色、白色,勾線都是土紅或者比土紅黑一點的顏色。
摩崖石刻-如來佛
摩崖石刻顏色變淺
一直到西魏的時候,摩崖石刻*著名的是敦煌285窟,底色開始變化,以淺色為主,但形式、構圖依然是絹畫式的。敦煌摩崖石刻石窟除了造型、圖案之外*有名的敦佛事是《五百強盜》,也是絹畫式的,底色是淺色,但是它的勾線開始有墨線、黑線,也有土紅線。這個故事是摩崖石刻五百強盜被官方抓住后受刑、挖眼珠,然后把他們扔到深山老林,痛苦不已,那些受刑的人的痛苦在摩崖石刻壁畫里表現得特別生動。佛祖看到后跟他們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故事宣揚做人要善,與人為善。壁畫里還有建筑,按照當年的建筑樣式,屋頂是灰藍色,墻是白色,色彩完全符合當時的生活和當時的材質。
到隋代,摩崖石刻基本上也是以淺顏色底子為主,但是摩崖石刻里面石青、石綠開始多了,建筑的屋頂是石青,山、水、樹是石綠,赭石勾線。隋代時期摩崖石刻還有一個特色是深底子的筆觸,時間長了可以看到當時的畫匠刷的筆觸,顏色是深深的,但是毛筆排筆的筆觸顯現出來。對于這些摩崖石刻壁畫顏色,專家有不同的分析。有專家認為,現在的摩崖石刻黑顏色是當時的紅顏色。在敦煌摩崖石刻159窟臨唐代的兩個佛像—文殊和普賢,現在人以實驗發方式,把黑色變成紅色畫出來,看看效果怎么樣,結果弄出來大家搖搖頭,感覺不是有些專家說的那樣。但是人們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