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的功效和作用 巴豆辛熱,有大毒,屬于熱性瀉藥,可溫腸瀉積、逐水消脹、宿食積滯以及滌蕩腸胃中的沉寒痼冷。也常用于外療瘡瘍,破積解毒。此外,巴豆油對皮膚黏膜有刺激,內服有峻瀉作用,有很強的殺蟲抗菌能力。[2
功能主治
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
①《本經》: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腫。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
②《別錄》:療女子月閉,爛胎,金瘡膿血不利,丈夫陰頹,殺斑螫毒。
③《藥性論》:主破心腹積聚結氣,治十種水腫,痿痹,大腹。
④《本草拾遺》:主癥癖,痃氣,痞滿,腹內積聚,冷氣血塊,宿食不消,痰飲吐水。’
⑤《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滯,除風補勞,健脾開胃,消痰破血,排膿消腫毒,殺腹藏蟲。治惡瘡息肉及疥癩疔腫。
⑥《醫學啟源》:導氣消積,去臟腑停寒,消化寒涼及生冷硬物所傷,去胃中寒濕。
⑦《湯液本草》:可以通腸,可以止泄。
⑧《綱目》:治瀉痢,驚癇,心腹痛,疝氣,風歪,耳聾,喉痹,牙痛,通利關竅。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0.5~1分(用巴豆霜)。外用:綿裹塞耳鼻,搗膏涂或以絹包擦患處。
注意
無寒實積滯、孕婦及體弱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芫花為之使。惡蘘草。畏大黃、黃連、藜蘆。
②《藥對》:畏蘆筍、菰筍、醬鼓、冷水。得火良。與牽牛相反。
③《藥性論》:能落胎。
④《本草衍義補遺》:無寒積者忌 亳州陳鋒藥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