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無論是身體還是性格、心理都會和以前大不相同,需要家人的特殊照顧。我們可能有這樣的感受,剛做上父母時,很多新手爸爸媽媽都是邊摸索邊帶孩子,其實照顧老人也是這樣的,類似因材施教,照護者需要根據被照護者的個性、習慣等各種習俗,來確定對老人的照護。
普親養老雖然是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務的,但是在多年的老人照護方面總結出了幾條經驗,除了根據每位老人不同的情況來制定個性化的照護方案,有一些基本的相處和溝通技巧,是所有照護者都需要了解的。
首先,學會使用簡單句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記憶力、理解力等認知功能都會逐漸下降,普親養老在培訓護理員如何與老人交流時,首先強調的便是說話方式的改變,我們在與老人的溝通中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減輕老人在溝通時的心理壓力;此外,高齡老人的聽力通常并不好,這就需要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將語速、聲音放慢放低,在有需要的時候配合一些活潑的手勢、表情在幫助老人理解。
其次,是學會夸獎。前文就說過,老人就跟小孩一樣,我們要用zui真誠的態度來夸獎,當他能夠幫助你擺盤子,你可以夸獎他,當他學會了做手工,你可以夸獎他;除此之外,也可以對老人的外形、性格進行夸獎,例如“您身子骨真硬朗”“您性格真好啊”等,這也是對老人的一種肯定。老人一生經歷過很多風雨,心存感恩,經常夸獎,讓老人們能夠從心理上認同自己,擁有價值感,這也是對老人很好的照顧。
第三,鼓勵老年人交朋友。有的老人到了晚年,會經歷一些人生大事,導致性格的改變,獨處、不參加社交活動、不愛交流,逐漸淡化了自己的社會角色,有的老人會因此患上yi郁或自閉zheng,所以照護者要多鼓勵老年人交朋友,多帶著老年人外出,去參加活動,結識新的朋友,唱歌、打牌、聚會、旅游都可以,也可以帶領老人融入更年輕的圈子,讓老人更加積極熱愛生活;在普親養老院中,社工會定期組織大小型的志愿者活動,讓老年人積極走進社交生活,充實生活。
第四,多與老人進行交流,這個交流更傾向于向老人取經,每位老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普親養老會挖掘這些長處,向老年人請教,也讓老人滿足。
對老人的照護是一項長期的課程,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
濟寧市普親老年養護中心:濟寧市高新區技術產業開發區,孟子大道轉蓼河路(原瑞園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