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古董鑒定拍賣交易咨詢熱線:18520168506林經理(微信號) 郵箱:474363584@qq.com
漢代用泥土為坯胎、經入窯燒制的器物。主要是各種飲食器、貯藏器等容器,也包括其他生活用具,以及專為隨葬而制作的明器。因年代和地區的差異,器物的種類形態、制法、紋飾及燒成溫度等都有所不同。大體上可分灰陶、硬陶、釉陶和青瓷 4大類。
兩漢前后延續了近五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正是在兩漢期間中國完成了從青銅時代向鐵器時代的過渡,同時也完成了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最終過渡。
從中國陶瓷發展史來說,兩漢時期正值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過渡的時期,至兩晉時,原始瓷已基本遭淘汰而完成了歷史性的轉變。西周至漢早期制瓷業并無飛躍發展,恐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王公貴族風行使用精細的金銀器或青銅制品,而一般勞苦大眾則多用竹木器或陶器。到了漢代瓷業有很大的發展,當時東南一帶窯場密布,陶車拉胚成型替代了泥條盤筑法,使瓷胚制做更加精細。釉料也有了大的改進,釉層明顯加厚,光澤強,玻化好,胎釉結合緊密。經對浙江出土漢代瓷器標本的科學測試分析表明,當時瓷器胎體致密,透光性強,已呈完全燒結狀態,顯氣孔及吸水率較原始瓷明顯下降,抗彎曲強度已達710千克每平方厘米,接近或相當于現代瓷器的標準。現藏于浙江省上虞縣文管所的一件東漢越窯青釉四系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平底,胎質灰白細膩,釉色青綠澤潤,胎釉結合致密,已完全看不到任何原始青瓷的特征了。
漢代陶塑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風行的美學思潮有關。漢代思想家認為“求美則不得美,不求美則美矣”,人應該到廣闊的外部世界中去尋求美、占有美。這種美學思潮,不僅突出地表現了處在上升時期的漢代統治階級力求占有和支配廣大外部世界的熱切渴望、堅毅信心和強大力量,而且使得包括陶塑在內的整個漢代藝術都注目于廣闊的現實世界。因而從歷史到現實的各種對象、各種事物、各種場景、各種生活,都為漢代藝術家所關注、所表現。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漢代美學家蔑視“雕纖之文”,推崇一種博大崇高之美,用漢代思想家劉安的話講就是“畫者,謹毛而失貌”。只有抓住對象的本質特征,作粗輪廓勾劃,才能體現和傳達對象的內在精神,表現作者對客觀生活的審美評價。這就是包括陶塑在內的漢代藝術,處處呈現出一種雄渾豪放氣勢的根本原因之一。
征集范圍:
歷代瓷器、各朝名家字畫、翡翠玉器、竹木牙雕、當代藝術品等
精品陶瓷:歷代窯口精品陶器、瓷器,各代精品官窯器等;
翡翠玉器:明清和田玉,A級翡翠為上. 要求玉質佳、雕工精。高古玉、明清玉、新玉(以和田玉為主,玉質潤、透、白,雕工要好)
名家字畫:歷代名家書畫,油畫、水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