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演員常說“戲大于天”,如今在新零售形勢下做實體店,業界普遍則認為“流量大于天”。
如此以來,精確客源的引流,就成了實體店經營者非常重要的工作,這項完成的好壞,決定了銷售目標的是否達成。
筆者目前是珍品會的招商負責人,珍品會的主營業務板塊就是社區便利店的合作整合。在長期與這些便利店打交道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思考,總結出了一些關于便利店的經營方式方法,以后會不斷地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筆者認為,實體店要經營好“流量”,就必須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吸引精準客源的方法。設計引流方式就必須深入研究消費心理,圍繞“擴大客流、留住客流、就地消化”目的設計出有效的引流方式。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幾種最基本的引流方式,也是每個實體店都要做好的基本功。下面我就把這幾種引流方式介紹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實體店經營者設計出適合于自己的引流方式。
1、增加營業時間以擴大“流量”
這一現象在餐飲企業表現最明顯。最早是一些西式連鎖快餐,如肯德基(專題閱讀)、麥當勞(專題閱讀)等品牌開展,現在逐步擴大到一些中式連鎖餐飲甚至是一些個體的餐廳。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門店房租費用和運營成本高企,在這個時候增加營業時間來吸納更多客流,便是低成本、高效率擴大“流量”的*辦法。
2、增加服務項目以滿足不同客流
這種擴大“流量”的辦法在餐飲企業和便利店業態中比較常用。在一些中餐連鎖店,你會發現在一些常規菜品之外,還增加飲品、甜點、甚至如端午節粽子等當季暢銷的食品。而在一些便利店,除了加強日配商品的供應之外,還增加取票、收發快遞、代繳費以及一些便民服務。
在“互聯網+”的思潮之下,實體店經營者也頓悟出能夠擴大門店“流量”的“實體店+”,派生出多種此前不常見的項目和服務,以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
3、增加商品寬度以吸引更多客流
近期走訪一些社區店時發現,經營者對商品有了更新的認識:商品結構的“寬度”比“深度”更加重要。比如某一款洗發水,有高、中、低三個檔次就可以了;或者說某一品牌的礦泉水,有大、中、小三個規格的包裝就可以了,從而節省出更多排面以陳列其他商品,從而增加門店的商品豐富程度。
4、做好“表演技術”以黏住客流
某超市老總在考察北京一家叫做果蔬好的食品超市時發現,這家店的保潔人員蹲在地上用抹布清潔地面,而在一般的超市,往往都是用拖把或者洗地機來清潔。這位老總回去之后在自己的門店嘗試采用抹布清潔地面,他發現用抹布蹲在地上清潔地面效果并沒有好多少,于是他反思:這是果多美故意向消費者表演出來的一種效果:保潔員都蹲在地上清潔地面了,這家店一定很干凈。
一些經常去日本或者歐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