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為您提供各種形狀大小塊含金量很高的原生金礦石50噸可做室內裝飾擺放用于驅兇、避邪、鎮宅、收藏、傳世、觀賞之用途
地球的黃金總儲量大約有48億噸,而分布在地核內的約有47億噸,地幔8600萬噸,而分布到地殼的只有不到1億噸。地球上99%以上的金進入地核。金的這種分布是在地球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的。地球發展早期階段形成的地殼其金的豐度較高,因此,大體上能代表早期殘存地殼組成的太古宙綠巖帶,尤其是鎂鐵質和超鎂鐵質火山巖組合,金豐度值高于地殼各類巖石,可能成為金礦床的*早的“礦源層”。綜上所述,金在地殼中豐度值本來就很低,又具有親硫性、親銅性,親鐵性,高熔點等性質,要形成工業礦床,金要富集上千倍,要形成大礦、富礦,金則要富集幾千、幾萬倍,甚至更高,可見其規模巨大的金礦一般要經歷相當長的地質時期,通過多種來源,多次成礦作用疊加才可能形成。
形態及特性金在常溫下為晶體,等軸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極為少見,常呈不規則粒狀、團塊狀、片狀、網狀、樹枝狀、纖維狀及海綿狀集合體。純金為金黃色,含有雜質時其顏色可相應變化。
金具有耀眼的光澤,白光下反射率平均為74%,隨著含銀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減小。金的揮發性極差,在熔點溫度之上至1300℃幾乎無揮發性,但在煤氣和CO氣氛中揮發性大大增加。
金的延展性極好。金的化學性質穩定,具有很強的抗腐蝕性,金不溶于一般的酸和堿,但可溶于某些混酸,如王水。金也可溶于堿金屬,酸性的硫脲溶液,溴溶液,沸騰的氯化鐵溶液,有氧存在的鉀、鈉、鈣、鎂的硫代硫酸鹽溶液等。金的電離勢高,難以失去外層電子成正離子,在自然界多呈元素狀態存在。黃金的提取有的來自砂金,有的來自脈金。在自然界多呈單質即自然金狀態存在。 金在地殼中的平均含量為約1億分之1.1(0.0011PPm),在海水中的含量約為1000億分之1(0.00001PPm),由于幾億年至幾十億年的地殼運動和地質變化使金元素富集成金礦床,一般工業價值的金礦中金的品位在2-3克/噸,富礦有5-50克/噸,特富礦50-500克/噸還有塊金,單塊*小的十幾克,*大的
幾十公斤,罕見的大塊金幾百公斤,因有的形似狗頭,俗稱狗頭金,印度科學家曾發現過二塊近2.5噸的狗頭金;貧礦在0.1-1克/噸,常含銀、銅、鐵、鈀、鉍、鉑、鎳、碲、硒、鋨等伴生元素,自然金中含銀15%以上者稱銀金礦、含銅20%以上者稱銅金礦、含鈀5-11%者稱鈀金礦、含鉍4%以上者稱鉍金礦。 金具有親硫性,常與硫化物如黃鐵礦、毒砂、方鉛礦、輝銻礦等密切共生;易與親硫的銀、銅等元素形成金屬互化物。 金具有親鐵性,隕鐵中含金(1150×10-12)比一般巖石高3個數量級,金經常與親鐵的鉑族元素形成金屬互化物。 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