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筑工地往往是“塵土飛揚、垃圾滿地、叮叮當當”。相較之下,裝配式建筑的現場作業則干凈安靜得多。施工裝配機械化程度很高,大大減少了現場的和泥、抹灰、砌墻等濕作業。還能節水60%、節省木材80%、減少能耗70%,噪音也大為降低。
從經濟發展全局看,發展裝配式建筑也有重要意義。裝配式建筑量大面廣、產業鏈條長、產業分支眾多。發展它,能夠帶動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專用設備制造企業、物流產業、信息產業等新的市場需求,有利于促進產業再造和增加就業,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在國際上,裝配式建筑被視為建造業的重大變革,早已被發達國家廣泛采用。但在我國,它的推廣卻非順風順水——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并且多運用在體育館等公共建筑中。裝配式住宅為啥不受待見呢?
這其中,確實有技術不夠成熟的原因。一些建筑實施單位缺乏經驗,技術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質量還比不上傳統建筑。拆分方案不合理,會造成土建造價上升;構件吊裝時,各工種配合不好,輕則費時返工、重則會造成傷亡……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樂觀。技術問題可以通過反復試驗來完善。比起傳統建造的水平,裝配式建筑的水平只會更高。相較技術上的缺陷,成本因素對于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制約顯得更為明顯,也更亟待化解。
一般來說,在組裝階段,裝配式住宅在人力、工期、裝修等方面均可節約成本,唯獨在預制構件上成本更高。“預制混凝土結構與傳統現澆對比,按照預制率不同,每平方米的單價要增加100元—200元不等。
成本上的劣勢,很大程度上是由項目規模小造成的。像在生產預制混凝土構件時,模具成本占了很大一塊,工程量小了,它攤到每個構件中的成本勢必就會走高。在規模比較小時,裝配式建筑比常規方式略貴一些。當工程量達到一定規模、企業有規范科學有序的管理、有一支比較嫻熟的職工隊伍后,完全能夠降低成本。
政策扶持將逐步化解成本難題,市場需求激活了,項目多了,成本難題就能迎刃而解,優勢也會更明顯,裝配式住宅才能更快走上良性軌道。
星河綠色裝配式建筑,以秸稈建材為建筑材料,自重輕,承重好,強度高,建筑效率高、垃圾少,廣泛用于各類高、低層建筑、活動房、舊房改造,修建別墅和各類定制化房型,縮短工期,節約造價,提升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