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古錢幣鑒定拍賣交易咨詢熱線:18520168506林經理(微信號) 郵箱:474363584@qq.com
如果說,
青銅器是商周時期的代表,
那么錯金銀就是春秋戰國時期,
偉大的巔峰創作。
錯金銀工藝是用兩種金屬,
以不同光澤顯現花紋的工藝。
錯金銀工藝在青銅飾件上的運用,
始于春秋中期,
盛行于戰國。
一般來說,
錯金銀的制作,
分為兩種方法,
*一種就是直接錘制。
要先在青銅器外表鑄出或鏨刻出,
圖案、銘文所需的凹槽,
然后嵌入金或銀絲片,
錘打結實,
再用蠟石將其打磨潤滑,
利用金屬間不同的性質,
使二者牢牢結合,
凸顯器物上預先設置好的圖案。
另一種稱為涂畫法,
這是漢代金銀錯的次要裝飾手法,
漢代記載這種工藝說:“錯,金涂也”。
*一步是制造“金汞齊”。
古人發現,
汞,也就是水銀,
和黃金接觸之后,
可以將黃金包裹其中,
形成金汞混合的金屬。
古人稱“泥金”。
第二步是金涂。
用泥金在青銅器的凹槽上涂飾,
各種精美的紋飾,
或者富含深意的銘文,
就逐漸填滿了泥金。
第三步就是加熱,
汞的沸點大概在356攝氏度,
而黃金熔點在1000度以上,
只要控制好溫度,
汞就會從器物表面蒸發,
留下金燦燦的圖案。
戰國秦漢時期,
人們愿意在青銅器上鏨刻銘文,
但是,銘文與銅器的本性沒有區別,
而且材質相同不易讀出銘文的內容,
錯金銀工藝的出現,
使銘文變成了華麗的裝飾。
經過地下千年埋藏,
銅器本身已全身覆蓋墨綠銅銹,
而錯金銘文的光芒絲毫不減,
熠熠生輝,美輪美奐。
金銀錯青銅器多用幾何紋裝飾,
其中的云紋象征高升和如意,
在古代錯金銀器物中,
是最常見的裝飾紋飾。
除了禮器,
青銅兵器上,
也普遍地運用了金銀錯工藝。
《后漢書•輿服志》記載漢代官吏的佩刀制度:
“佩刀,乘輿黃金通身貂錯……諸侯王黃金錯。”
給官吏王侯每人配置如此精美的隨身兵器,
可見漢代朝廷的實力。
不過要說錯金銀工藝最經典作品,
還是要屬越王勾踐劍上的銘文。
1965年越王勾踐劍出土,
劍身清洗完畢后,
閃爍著寒光的劍刃千年不變,
但最耀眼奪目的是劍身上的八個字,
“鉞王鳩淺,自乍用鐱”。
用今天的漢字表達,
意思就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這八個字正是使用錯金銀工藝制造的。
春秋時期,
金銀錯的日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