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方法
要鑒識官窯瓷,還是要從它的胎釉入手去進行辨別。北宋官窯( 窯)與汝官窯的燒造差不多同出一地,在創燒時間上幾乎是先后銜接的,同出于皇家的專用窯,可以看到其間的承接和發展。所以,這兩個窯口的瓷器胎釉特征和工藝特點雖多有相仿之處,但還是有差別的。北宋官窯的胎骨與汝窯相似,但較汝窯器要薄些,胎質細膩堅實。胎色一般作灰白色,也有粉白、深灰的。由于北宋官窯器胎質中含鐵成分比汝窯要高,因此,也有一些呈紫灰色、紫褐色胎體的器物。北宋官窯器一般都用正燒法,以平直圈足露胎者為多,也有少量是滿釉裏足用支釘支燒的。其支釘與汝窯的芝麻粒狀不同,呈圓形的小米粒狀,支釘數量也較汝窯器多,3、4、5、6枚都有,既有單數也有雙數。
深圳雍乾盛世藝術品展覽銷售有限公司提供:免費鑒定,免費拍賣,資訊請致電-征集部經理-陸經理-18682479160-微信-13211492375-可在線鑒定評估藏品-并預約送拍。
北宋官窯的施釉較厚,釉質精細,釉面光潤,成乳濁狀,有玉質感。由于燒造溫度比汝窯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質感較汝窯要稍強一些。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綠色為上品,尚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多種。釉面上都有較稀疏的開片,開片呈淺黃色,是這個窯口所獨有的。為了使釉面成色更加美觀,胎釉結合更加牢固,在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上一層深醬色的護胎釉。凡刷護胎釉的,燒成后,底足露胎處就顯出醬黑色,而口沿處由于流釉緣故也呈現出淺紫色,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這一方法也一直延續到南宋官窯。
在施釉上,早期南宋官窯多薄胎薄釉,晚期多薄胎厚釉。厚釉器施釉多至幾層甚至十幾層,釉的厚度甚至超過胎骨。釉色以粉青為主,也有青灰、青黃、灰綠、黃綠和炒米黃等色。釉面有開片,以蟹爪紋為主,也有冰裂紋等,大多是較稀疏的淺黃色開片。在開片中以暗紅色的所謂“鱔血紋”為上品,黑色的“梅花片”次之,墨紋再次之。
南宋官窯器均屬皇家所用,器型極其嚴謹規范,追求精致,不可越規。一般均是仿古代青銅器形式而制作,形制尺寸都有嚴格規定。大件器物較少見,所見大都是小型器物,如盤、碗、瓶、爐、洗和文房用品等。
深圳雍乾盛世藝術品展覽銷售有限公司提供:免費鑒定,免費拍賣,資訊請致電-征集部經理-陸經理-18682479160-微信-13211492375-可在線鑒定評估藏品-并預約送拍。
鑒于上述制瓷特點,要鑒識南宋官窯器,就必須先看胎質。市場上可見到一些黑胎的仿官窯器,但這些仿品黑胎雖相似,而胎質常顯粉狀而過于細膩,不像真品因含雜質較多反而顯得粗糙,在醬色的露胎處,可見點點黑褐色斑狀色塊。所以,凡在露胎處不見點點黑褐色斑者,就要小心。真品胎色呈糯米狀,仿品胎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