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橋以天然木材作為主要建造材料的橋梁。由于木材分布較廣,取材容易,而且采伐加工不需要復(fù)雜工具。所以木橋是最早出現(xiàn)的橋梁形式。其具有重量輕,強(qiáng)度較高,加工及各部分連接的構(gòu)造簡單等優(yōu)點。但其也有易燃,易腐蝕,承載力和耐久性易受木材的各向異性及天然缺陷影響等缺點。
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巴比倫曾在幼發(fā)拉底河上建石墩木梁橋,其木梁可以在夜間拆除,以防敵人偷襲。在羅馬,凱薩曾因行軍需要,于公元前55年在萊茵河上修建一座長達(dá)300多米的木排架橋。在瑞士盧塞恩至今保存著兩座中世紀(jì)式樣的木橋:一是1333年前始建的教堂橋,一是1408年試建的托滕坦茨橋,這兩座橋都有橋屋,頂棚有繪畫。在1756-1766年,瑞士建成跨度為52-73米的三座大木橋,兩座是亦拱亦桁,另一座用木拱承重,位于韋廷根,跨度61米。 在亞洲,木拱橋出現(xiàn)更早,日本巖國市至今保存的5孔錦帶木拱橋,跨度為27.5米,始建于1673年,其圖樣來自中國。18世紀(jì)末19世紀(jì)出的三四十年間,美國盛行建有屋蓋的大木橋,1815年在賓夕法尼亞州建成的跨越薩斯奎漢納河的麥考爾渡口橋,跨度達(dá)到100米,堪稱空前。
常用的有木梁橋、木撐架橋和木桁架橋:
1.木梁橋。跨度一般不超過6-8米,木梁可用兩面削平的原木或方木組成,可作成單梁、疊置梁或組合梁(以鍵傳遞上、下層梁木之間的剪力)。其墩臺多以木排架組成,故又稱木排架橋。或木棧橋。
2.木撐架橋。由木梁橋演變而成,從墩臺伸出斜撐支承木梁,以增大跨度或載重能力。
3.木桁架橋。常用交叉腹桿式桁架,即豪氏桁架做主梁,其弦桿和斜桿用木制,豎向腹桿用圓鋼。可用于跨度不大于40米的公路橋。
木橋是用木材建造的橋梁。木橋的使用很早,歷史上除有木梁橋、木桁架橋外,還有木拱橋。木橋構(gòu)造簡單,施工迅速,但木材易腐、易裂(氣候干燥地區(qū))、易遭火災(zāi),且強(qiáng)度較差,故當(dāng)前多用于人行橋、搶修或施工時的臨時便橋或半永久性的公路橋。作為半永久性的木橋,須做防腐處理。木橋的構(gòu)件主要以承壓和抗剪傳力,其受拉接頭,則由螺栓抗剪和栓孔承壓傳遞拉力,并以螺栓、夾板、穿釘、 扒釘?shù)辱F件固定構(gòu)件的相互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