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屆回顧-2017年埃塞中國貿易周
 中國貿易周(China Trade Week),是MIE集團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整合國際資源,以“優質商品”為主題的貿易展覽會。此展會作為中東及非洲地區推廣中國商品的品牌展會,已成功在阿聯酋、肯尼亞、伊朗等地成功落戶,參與中國貿易周的中外企業和政府已超過5000家,是中國商品在中東非地區首屈一指的展示平臺。
展會地點-亞的斯亞貝巴千禧展館
中埃經貿合作情況
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建交40多年來,經貿合作互利互惠,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埃塞俄比亞努力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推行市場經濟和私有化政策,鼓勵外國投資者到埃塞俄比亞投資,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增加投資優惠政策;埃塞俄比亞擁有豐富的尚未開采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有利于同非洲、中東、亞洲和歐洲進行國際貿易,還是東南非共同市場、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組織等區域組織成員;埃塞俄比亞享受美國《非洲增長與機遇》和歐盟《除武器外一切都行》等關于非洲產品免關稅免配額的政策;等等。這些給外國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農業農機市場概況
 農業—埃塞經濟支柱產業
 埃塞俄比亞是東部非洲的內陸高原國家,農業在其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9000萬人口中,農業勞動力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85%以上,農業占GDP的47%,90%的外匯來自農業產品出口,是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匯的支柱,人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本文試圖從埃塞俄比亞農業發展的特點及問題出發,探討一條適合中埃農業合作的路。
 埃塞農業現狀
 畜牧存欄量位居非洲*一,在農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埃塞是非洲的畜牧業大國,存欄量數位居非洲*一、世界第十。
 谷物、豆類和油料是主要農作物,園藝產業發展迅速:2012/2013年財年主要農作物產量為2312萬噸,同比增長5.8%。埃塞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350 萬公頃左右,2008/2009-2011/2012四年年度統計,年谷類播種面積932萬公頃。主要糧食作物是苔麩、小麥、大麥和玉米、高粱和谷子。主要油料作物主要有:芝麻、油菜籽、亞麻籽、花生、葵花籽、小油菊和棉籽。
 農機工業基礎較差
 埃塞受自然條件地形的約束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急需完善。農業生產方式傳統,農業單產及生產力水平提升空間大。自給自足型農業所占比重較大,農產品需求缺口需彌補。
 依賴進口機械
 非洲已開墾的土地中拖拉機的利用率只有10%,秧苗機械、是非機械及植物保護機械在當地備受歡迎。排灌機械不足無法充分利用當地水資源。
 埃塞是東非第二大農機進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