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有氧運動、只要三分鐘,氣血津液就自腳底傳遍全身、古傳氣功、內功心法,打通任督二脈、大小周天、奇經八脈、開通中脈,強腎回春、強身健體、養生祛病、益壽延年、激潛開慧、性命雙修,立即加我好友即可,QQ:3166161829和微信:qd3166161829
健身氣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瑰寶,也是我國傳統醫學寶庫中的珍品,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深受民間喜愛,是現代健身人群作為養生保健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健身氣功的作用不僅在于健身防病,內外兼修,延年益壽,而且通過健身氣功修煉陶冶人的性情,涵養道德,開發人的智力和激發人體的潛在功能。
1 健身氣功的起源
中華神州乃健身氣功發祥之地,健身氣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古代原始健身氣功逐漸演變為導引、吐納、食氣,獨立運用于健身和醫療保健,成為祖國醫學五大醫療技術的一部分。后經諸子百家,儒、道、佛、醫紛紛研究應用,世代傳習發展成為一項自我身心鍛煉的養生健身方法。廣大民眾運用這種醫療健身方法,從修煉健身氣功中受到了健身、祛病、延年的益處。現代人所了解的健身氣功,有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六字訣等養生保健功法。
健身氣功早在遠古時期,華夏民族人們就發現從日常的生活和生產中發現,人體通過打呵欠、伸懶腰等動作,并配合深而長的呼吸、身體通常保持靜坐、站立或者活動四肢的方式來調節局部或者全身的疼痛,這種簡單易的方式和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放松和減少疼痛的功效作用,因此也具有了醫療和保健的作用。根據古書歷史的早前記載早在四千多年的“堯”時期就有了通過“舞”的方式來卻病治病的記錄。在《呂氏春秋?古樂篇》中華夏氏族部落初期時代,人們為了抵御陰天多雨、天氣陰濕等條件和氣候對人們身體的侵害,人們通過練“舞”的方法來驅趕身體的濕氣二一,通過這種練“舞”的方式動作來使肌肉和關節通達的目的。這里所提到的練“舞”是早期導引術的前身,也同樣是健身氣功早期的初級形式。總之,健身氣功是華夏民族人們早期與大自然惡劣條件和環境斗爭的產物。從此之后,健身氣功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和發展,史書中所記載的“吹”、“噓”之法、導引之術、吐故納新等法都是健身氣功的早期形式,而后得到了后人的繼承和創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