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苗,生地芽子,生地種苗價格
生地,以塊莖入藥。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肺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效,為清熱涼血藥。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身熱口干、舌絳或紅等癥狀,如清營湯;用于熱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尿血、崩漏下血等癥狀,如四生丸、犀角地黃湯;用于熱病傷陰,舌干口干或口渴多飲以及消渴癥的煩渴多飲等癥狀,如益胃湯、玉泉散;此外,還可用于熱甚傷陰劫液而至腸燥便秘,如增液湯。
一、選地整地
生地易感染病害,對前茬作物要求很嚴,忌豆科、茄科、葫蘆科、十字花科連作。前茬作物以禾本科為好。選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肥沃疏松的、前茬禾本科和蔬菜、白薯等作物為好,前作收獲后,上凍前,深翻土地30厘米左右。第二年春天種植前,畝施基肥(農家肥)3000公斤,翻耕一次,耙平整細作畦,寬150厘米左右,長根據種子數量和地形而定,地勢低,多雨地區,打高畦,20厘米左右高,或起壟,壟面寬45-60厘米,溝寬30厘米,高20厘米左右,以利排水。
二、繁殖方式
大面積生產普遍采用根莖繁殖,種子繁殖多半作為育種采用。生長期2-3年。在打好的畦面上,按行距45厘米開深7厘米左右、寬10~13厘米的溝,以25~30厘米株距,錯開放入根莖,覆土蓋平畦面,如果早春栽植,外溝深10~15厘米,將挖出的土蓋在下種溝上面,在溝內澆水,當大部分生地生芽時,把溝填平,做成平畦,保持地溫和水分,地面不板結,出苗整齊。每畝地用種30—40公斤。
三、田間管理
生地出苗后至封壟中耕除草3次,*一次中耕除草,應特別小心,勿傷害幼苗,深3厘米以內,結合中耕除草,追施兩次肥,以農家肥為主,每次每畝1000公斤,*一次苗高6-10厘米時,第二次苗高15~25厘米時追一次,一定是腐熟肥料,開溝施于行間。生地既怕旱又怕澇。春季栽種時,天旱必須澆水,栽種后*一次可多澆水,以后經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即可,雨季注意排水,防止亂根。
四、產品采收與加工
寒露至立冬收獲,在畦的一端開溝,順序采挖,去莖葉、須根、泥土,忌水洗,分開大小,置于火炕上,先微火3天,待大部分生地發汗后,可加大火。頭1~3天,每天翻一次,以后每天翻2~3次,一直到生地發軟,內沒有硬核,顏色變黑,外皮變硬時取出來即為生地。將地黃切成小塊或片干燥成生地,生地再進行蒸曬制作,即為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