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體是近年來百姓反映強烈的水環境問題,不僅嚴重破壞水體生態系統、影響城市景觀和居民生活,而且危害水質安全和人體健康,已成為構建和諧宜居城市環境、建設城市生態文明的一大障礙和突出問題,黑臭水體治理已勢在必行。
為了加快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組織制定了《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明確到2017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20年年底以前,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應控制在10%以內,203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應得到消除。
據了解,2017年6月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100個黑臭水體中,完成整治工程的有927個,占44.1%;河北、山西、遼寧、安徽4省的城市黑臭水體尚未開工整治比例超過30%。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681個黑臭水體中,完成整治工程的有348個,占51.1%;濟南、青島2個城市有3個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尚未開工。
目前,黑臭水體治理大多采用為物理法和化學法。
物理法和化學法對于處理黑臭水體存在費用高,并且化學法會存在二次污染的危害,處理后效果欠佳。
某種技術治理黑臭水體前后對比
(1) 處理后的水體中COD、氨氮、總磷的含量沒有降低,水溫適宜的條件下,藻類隨時發生;
(2) 處理后的水體清晰度低,渾濁,達不到理想中的效果;
(3) 處理后的水中生態系統繼續遭到破壞,自身凈化無法恢復;
(4) 處理后的水體還存在臭味;
總之,黑臭水體治理工程大,耗資多,效果差,難持續。
藍泓環境,水質美化創領者
針對黑臭水體治理存在的現狀,山東藍泓環境有限公司研發的水美劑,就成功解決了這些問題。
藍泓水美劑為水溶性生物制劑,呈藍色,可改變渾濁不清、變綠、變黑的水質,使其呈現出自然愉悅的藍色,使水更清、更藍。產品廣泛應用于藍藻治理、湖泊治理、景觀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水生態治理等各類水體生態治理。
通過對蛋白質染色作用,深入細胞壁,迅速的殺滅藻類,使藻類沉淀,并能阻止光合作用,達到凈化水質目的,使水變清變藍,達到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同時,并能去除水中臭味。
藍泓水美劑是目前*新、*先進、*安全、*有效的水環境生態修復技術之一,能根據不同水體污染情況逐步消除黑臭、改善水質,恢復整個水體環境的生態平衡和水體自凈能力。這一技術顛覆了物理和化學法水環境治理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