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奪寶顧名思義,就是把一件商品平分成若干“等份”進行出售,每份1元錢,一個商品所有“等份”售出后,再從購買者中按照一個計算規則算出一名幸運者獲得這個商品。目前隨著一元奪寶商品數目的不斷增多,更多“起購價格”可能從一元到100元、1000元不等。[1] 
1元奪寶,引入當下互聯網的新概念——眾籌的形式。每個用戶低至1元就有機會獲得一件獎品。
奪寶規則
*一步:需要先獲得奪寶幣;
第二步:挑選喜歡的獎品,參與奪寶(每個獎品分配對應數量的號碼,并且這些號碼都是*一的,用戶消耗1個奪寶幣,可以獲得其中1個號碼,用戶獲得的號碼由系統隨機分配,獲得號碼就是參與成功了);
第三步:等待揭曉,幸運者獲得獎品,當獎品的所有號碼都被分配完畢后,系統根據開獎公式計算出1個幸運號碼,持有該號碼的用戶,直接獲得該獎品。
一元奪寶”應加強合規建設
應該說“一元奪寶”目前的現狀存在尷尬,部分的消費者視之為洪水猛獸,商家則視之為新興銷售渠道,這一現狀符合新商業模式的發展邏輯。因為法律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相較社會經濟發展天然具有滯后性的特征。所以“一元奪寶”作為新興事物,必然面臨行業初期野蠻生長,規范不到位的問題,但平臺方需要在現有法律框架內進行合法運營。
首先,平臺方應在眾籌銷售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則,強化商品銷售屬性,即消費者共同出資購買商品,進而所有出資消費者按份共有相應商品,*終根據約定將所占有份額贈與給規則確定的號碼持有人,平臺方根據指示向號碼持有人交付商品進而完成交易。如此通過買賣合同與贈與合同將“一元奪寶”限定在合同法的范疇中,平臺方也應將前述約定在用戶注冊協議與規則條款中予以明確。其次,平臺方應杜絕暗箱操作,將平臺不可控的第三方數據引入結果的計算中,并按照產品質量法等相關規定保證產品質量,履行商品銷售者法定義務。*后,平臺方也應加強自律,遵循商品銷售屬性,杜絕電話卡、購物卡等易變現商品的上架,封堵商品變現通道,規避風險。
進入“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不斷的推陳出新,對于剛剛出現的一些新模式、新事物,不應簡單的唱衰或者“一刀切”,寬容創新不失為一種理性的態度。當然寬容并不意味著監管部門應當放棄管理,而是更應與時俱進頒布相應的約束制度,設置行業準入門檻,引導平臺方加強合規建設,*終使其在合法的框架內有序運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