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病的產生一直是困擾對蝦養殖高產、穩產的一大難題。傳統的養蝦模式都是以換水的方式調控蝦池水質、預防蝦病。但是養殖水體大量廢水的排放使使近海水域富營養化,生態環境惡化,有害生物大量繁生,病原體密度增高,致使蝦病泛濫成災,嚴重制約了對蝦養殖業的發展,許多學者開展封閉、半封閉式的生態養蝦,并以光和細菌為蝦池水池凈化劑,減少環境污染,防止蝦病傳播的養蝦模式,對保護近海水產資源,穩定養蝦業起到一定作用。
農富康水產農富康水產EM菌液菌液菌是有光合菌、乳酸細菌、放線菌、酵母菌等多種有益微生物所組成。筆者曾做過EM菌的對照試驗,其中添加了EM的實驗組水質指標優于對照組,對照組需要通過大量換水(整池換水7次)才能使水質指標控制在較適宜的范圍內。 從實驗組和對照組水質指標的變化趨勢來看,早期的水質指標實驗組和對照組并沒有多大的差別,一般以對照組的指標較好,到后期才逐步優于對照組。因此,我們建議在投放蝦苗之前1個月先將池水投施EM,使其盡早發揮效果。 實驗池經過3個多月實驗,后期池水呈油綠色,透明度約30-60厘米,水中含有豐富的浮游生物,這可能是EM菌群作為水生浮游生物優質餌料并促使其大量繁殖的作用。若能提前1個月向池中投施EM培養其水色,可為蝦苗提供充足的生物餌料,促進蝦苗生長,提高成活率。
在養殖過程中各種殘餌和排泄物易使水質惡化,特別是在高溫季節,引起對蝦的大量死亡。傳統的養殖方式通常通過大量換水來解決這一問題,由于大量換水不但給生產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如耗電、耗勞力、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容易帶入污染水和病原體,引起蝦病發生,并使對蝦產生應激反應導致大量死亡。添加EM,增加水體中有益微生物的數量,抑制有害菌(如弧菌等)減少病害發生,提高成活率。筆者試驗過程中全封閉和半封閉使用EM菌的成活率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48.7%、24.1%;餌料系數則降低了21.2%、14.1%。由此可見,在蝦池中添加EM,減少換水量,從而減少因換水而帶入的病原體,使對蝦患病機率大大下降,提高成活率。 從本實驗的結果來看,水泥池生態因子易于控制,而室外土池環境復雜,受制因子多,單靠EM的作用是有限的,如同期土池試驗中連續幾天升溫,氣候悶熱,導致土池實驗組EM池對蝦全部死亡,對照組因及時加注新水避免了這一事故。但如能在土池中混養貝類等,利用其濾食作用,減少水中懸浮顆粒和有機物沉淀,使EM中有效微生物能迅速定植,形成優勢種群,*大限度地發揮水質凈化等作用,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對蝦生長,達到生態養殖的目的。 由于不同季節飼養對蝦種類不同,其對環境條件(如土質、溫度等)不同,對EM的不同用量及使用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對于EM的功能是肯定的,但不是無所不能的,必須合理使用。
水產業
* 控制水環境中氨、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含量,調控養殖池微生物生態結構; * 增強水產動物免疫功能,預防病害,增進健康,降低發病率及死亡率; * 促進生長發育、增重,增加產量; * 無污染,成本低,收效大,改善肉質; * 凈化水質,改善環境,延長換水間隔。 * 減少病原菌,平衡微生態,減少藥物的使用,保障環境安全;。 在環保上的應用效果如下: * 促進有機污染物分解,降低BOD、COD,凈化水質; * 提高污水處理系統的凈化能力,減少污泥發生,降低成本; * 消除環境惡臭,抑制有害病原菌增殖; * 有機垃圾堆肥化處理,循環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 * 減少沉井污泥、減輕現場臭味、清理下水管道污垢。 * 飯店、食堂的泔水、殘羹剩飯、菜葉果皮等垃圾可制作菌體蛋白飼料。 * 畜禽糞便、垃圾場的有機垃圾可制作生物肥料。 實踐證明,用農富康水產EM菌液養蝦從未發生過爛尾現象;用農富康水產EM菌液原液防治鱉病療效也非常顯著,具體方法:水池潑灑濃度為1ppm—5ppm,重要時期為5ppm—10ppm,治療疾病時則以10ppm為宜,拌飼料時兌水濃度為3‰。注意農富康水產EM菌液不能與殺菌劑或抑菌劑同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