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宗教石雕(上)
巖石是泉州最豐富的物產,在大地、山上、海里到處茂盛。一代代能工巧匠用他們手中的鐵釬之筆在這些石上“寫”下異彩紛呈的詩章。河南石雕河南省新密市長建工藝石雕為您提供各種精致的石雕藝術品以及生活中使用的石欄桿、河道石欄桿等裝修裝飾石雕
泉州清源山下有尊宋代的道教老君石雕像。老君端坐著,左手依膝,右手憑幾,衣著像是布料裁剪縫制的那么柔和清晰,平視的兩眼炯炯有神,仿佛在洞察飛馳的歷史,須髯逼真,手指富有動感,有“風過髯動,指能彈物”之說。史載,它原是一塊天然巨石,“好事者略施雕琢”而成。有個小孩看老君巖,看著,看著,突然嚷嚷:“老爺爺要是鼻孔癢了,怎么摳?他的手指頭那么粗。”老君的耳朵也少見的大。早在宋代,雕刻者就曉得運用直覺、夸張、變形等原理了,而這樣的杰作,竟然是一個“好事者”輕輕松松雕琢出來的。來到老君巖的跟前佇立凝望,我感覺,不須“風過”,他那長長的須髯都在飄動,而他那一雙大耳,垂掛著世間的故事,聆聽著世間的聲音。我聽到他在喃喃自語,“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也有請來工匠正兒八經擺開陣勢雕刻的。晉江東石鎮的南天禪寺三尊宋代佛教石像就是。傳說有一天夜里,南天禪寺開山祖師守凈法師突見山腰巖壁上發出三道靈光,且連著數夜如此。他十分驚奇,認為這是“山萃眾岳之靈”的征象,便開始四方云游化緣,將所得銀兩在三道靈光閃現的地方雕刻了這三尊石佛。三尊石佛,每尊高六米,寬三米,高大雄偉且豐腴瑩潤,富有唐代雕刻的風格余韻,螺鬢、耳朵、嘴唇,腰間緊系的含珠,手捧的寶瓶,衣褶的線條,都在石頭上精細顯現,令人驚嘆雕刻者的鬼斧神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