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文手法矯治法救治案例:矯治后3小時即可下地自由活動
曹玉文手法矯治法救治又一成功病例患腰骶椎損傷、L3橫突綜合征、右側骶髂關節損傷。
曹玉文手法矯治法救治又一成功病例!
孫某某,男,23歲,山東青島某大學學生,2000年3月26日就診。
【主訴】
腰骶部坐地摔傷,伴右下肢至腳底麻痛15個月。
【現病史】
患者于1998年11月,在學校參加足球比賽時不慎摔倒,右側臀部著地,摔傷后腰骶部疼痛,伴右下肢麻痛嚴重。先后經當地醫院牽引按摩和手法治療,癥狀雖有好轉,但右下肢仍麻痛,后求治于曹玉文醫生。
【個人史】未婚。
【既往史】無重大傷病史。
【家族史】無特殊疾病史。
【檢查】
患者一般情況較好,心肺未聞明顯異常,腹部未見異常,二便正常。腰部肌肉發育良好,肌張力和肌肉彈性較好。腰部活動,前屈60°,后伸20°,左右側屈20°。觸診胸腰脊柱“S”形變,腰部以L3為中心左凸;腰L4~5~S1間隙右側壓痛明顯,并放射至右下肢及腳。右側骶髂關節觸痛明顯,局部腫脹,有捻雪樣炎癥反應。髖關節活動不受限。右下肢股四頭肌萎縮,肌力四級,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足背屈試驗強陽性,皮膚感覺遲鈍。骨盆擠壓、分離試驗陽性,巴賓斯基征陰性,高登征陰性。
X線檢查:正位片顯示,頸、胸、腰脊柱變形,胸段脊柱“S”形變,腰脊柱以L3為中心右凸,L5右后凸變形。L5~S1椎間關系改變,以L5移位為主,椎間上下關節突關節不對稱,扭轉。側位片顯示L5椎體后移約4mm,L5~S1間盤髓核壓跡后移;L5、S1椎體后緣不齊,腰骶段椎管明顯狹窄;斜位片顯示L5移位,多椎間孔窄變。
CT顯示:L5~S1椎間盤膨出,右側骶髂關節裂隙增寬。
MRI顯示:腰L5椎體及間盤后移約4mm,壓迫馬尾神經。L3~5間盤脫出。
ECT片顯示:頸、胸、腰脊柱變形,胸腰脊柱呈現雙“S”形變。
【診斷】
1.腰骶椎損傷;
2.L3橫突綜合征;
3.右側骶髂關節損傷。
【治療】
1.中藥熱療:活血化瘀,以腰骶部為主熱療。
2.手法矯治:在牽引輔助下,進行松解和調整腰骶部,重點為L5~S1部位。以矯治L5椎體后移、旋轉及L5~S1間盤膨出。方法:患者俯臥位,以L5為中心上下捆扎牽引帶加力牽引,醫者手緊貼L5部測試,當牽引達到要求時停止牽引,迅速手法矯治,手感L5椎體旋轉移動明顯,隨之L5S1間盤回納到位,并聽到“嘎叭叭”響聲;颊呒锤醒据p松,疼痛消失。
矯治后用沙袋壓腰部以穩定L5和間盤組織,3小時后即可下地自由活動。
【復查】
1.X線平片,腰脊柱L3、L5椎體到位,正側位片顯示腰脊柱恢復到正常形態。胸脊柱變形明顯改善。
2.臨床癥狀與體征完全消失,全身活動自如。
曹玉文19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