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電視臺*威鑒寶平臺:13523068962 姚
雍正也許是清朝歷代皇帝中,傳說多、評價紛紜的一位。無論是其在潛邸的軼事,還是繼位時的九子奪嫡的波云詭譎,抑或在任期間種種特殊舉措,都極具話題性。而近年來他的審美情趣也日益受到關注,甚至一度憑“性冷淡風”的御制瓷器而成為“網紅”,人們把他的“高冷”和乾隆朝的“農家樂風格”瓷器刻意對比,并營造了詼諧的效果。
那么,在御制瓷器的制造和鑒賞方面,雍正的審美情趣為什么會“高冷”?相對于他的父親和兒子,雍正其實過得相對比較“艱難”。
康熙的時代處于皇朝初期,來自大漠和草原的縱情和野性依然深深流淌在其血液,這一朝的藝術瓷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展現了國家富強的時代風貌。
到了雍正這一代,有研究認為,康熙朝的寬松政治(這也與個人性格有關)導致朋黨,雍正在潛邸的幾十年已經“冷眼旁觀”到這種政界的惡習,他甚至說過:“試思當今皇帝即昔日飽嘗人世間酸甜苦辣之四阿哥也。”因此,他繼位后把自己變成一個“獨裁君主”,旨在改革官僚組織,樹立全新的官僚體系。“把一切都交托給朕”,所以雍正事無巨細,政事全部過問,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而且嚴謹細致力求不出紕漏。反映到瓷器的外形上面,就是從造型上,內斂;從顏色和紋飾上,不張揚。
故宮博物院科研處的林姝曾撰文介紹,雍正褒雅貶俗,反復強調要“文雅”“秀氣”“素靜”“精細”,并且要求將“內庭恭造之式”作為衡量工藝品是否堪用的基本標準。所謂的“精細”是指在設計、選材、制作、紋飾、顏色、器型等各方面近乎苛求的講究。這一點不但從檔案中可以隨處采擷,而且從清宮遺存的大量雍正朝的工藝品上更能直接體現。譬如官窯瓷器的圈足部位亦要修整成滾圓的“泥鰍背”,撫之有糯米粉般的細膩感。正是這種講究,這種“精細”,使雍正朝的工藝品在有清一代脫穎而出,樹立了“孤高”的品格。
另外雍正對宋代瓷器非常推崇。宋代瓷器在理學的影響下莊重、規范、嚴謹,以其大度秀美的造型、純凈明快的色澤、變幻無窮的窯變、高雅清新的格調而著稱于世,這些特征均與雍正文雅、素凈、脫俗的審美標準相吻合,雍正對宋瓷情有獨鐘。
雍正為何鐘情于陶瓷古時樣式?小編認為,這是他自然的選擇。從大的方面,他曾目睹康熙朝的政治寡頭,也經歷過九子奪嫡,相信實行獨裁統治才是治國良方,而這種良方的理論依據只能在漢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找到,因此他不像康熙熱衷西洋,而是折回漢人古代的智慧中去尋找靈感,他的“慕古”之風,也自然體現在瓷器上。
雍正時期的粉青釉瓷器是模仿明代永樂時期同類釉色品種的產品,但和永樂時期的粉青釉器物相比,雍正時期的粉青釉釉層更顯純潤厚實。此尊線條優美流暢,雋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