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健身路徑建于1996年9月,位于廣州市天河體育中心。到2010年5月底,國家體育總局已投入體育彩票公益金6.4億多元,至今已有16萬余條城鄉全民健身路徑。目前已建成的全民健身路徑中包含了多種多樣的室外健身器材,例如太空漫步器、太極推手、扭腰器、壓腿杠、雙人大轉輪、蹬力器、單杠、雙杠、天梯等等,滿足了人們不同的鍛煉需求。
全民健身路徑的建設和使用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對健身器材的采購、安裝、更新、維護缺乏統一標準,責任主體不明確,管理機制不健全,人們在使用健身器材時缺少科學的指導以及完善的安全保障。同時,全國范圍內健身路徑分布不均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將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納入政府職能,加大財政投入。在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方面,要求各級體育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加強監督,確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發改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公布了《“十二五”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劃》,要求全民健身路徑健身向西部和農村傾斜,力求實現均衡合理布局。同時,2011年推出的“室外健身器材新國標”,對健身器材的生產、質量、維護、更新做出了明確要求。
 
為了更好地引導人民群眾科學合理地使用全民健身路徑,體育總局聯合有關體育、健身、醫學等方面的專家,對健身路徑的健身方法進行研究,并組織編寫了《“全民健身路徑”鍛煉指南》。“指南”不僅對全民健身路徑的概念、發展狀況和作用進行闡述,而且按身體素質的不同對健身路徑器械、功效、鍛煉方法、注意事項等進了行介紹,并且對健身路徑鍛煉的著裝、鍛煉環境、鍛煉強度、鍛煉過程的監控等做了簡明扼要的概述。同時突破性地結合高血壓、頸椎病等病癥特點,設計了通過全民健身路徑鍛煉進行防治辦法,對病癥起到緩解和防治作用。“指南”圖文并茂,簡單易懂,切實解決了人們在鍛煉中面臨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