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范圍是以房屋滴水線到外墻面所圍成的面積范圍。我國土地法及其他相關法規定:房屋所有權人只對房屋滴水線內的土地享有使用權。
滴水線原理:
滴水線運用了流體沿凸面流動的現象,將水引至墻外,保證了墻體不受雨水的侵蝕。這種流體趨向沿凸面流動的原理被稱為康達效應。
康達效應(Coanda Effect)亦稱附壁作用或柯恩達效應。 流體(水流或氣流)有離開本來的流動方向,改為隨著凸出的物體表面流動的傾向。當流體與它流過的物體表面之間存在表面摩擦時,流體的流速會減慢。只要物體表面的曲率不是太大,依據流體力學中的伯努利原理,流速的減緩會導致流體被吸附在物體表面上流動。這種作用是以羅馬尼亞發明家亨利·康達為名。
滴水線做法
在施工中,有些部位如:女兒墻小沿、通風口蓋板,或突出墻面腰線等部位,這些部位的上沿一般都做泛水,坡度不小于1:6,下口通常采用滴水線(俗稱鷹嘴)的做法(其體部位應參照施工圖紙或與設計單位協商)。滴水線的施工應與墻面抹灰同時完成,突出底面至少10mm。要求做到順直一致、四周交圈。做法如下:
1、基層處理:將殘存的砂漿、污垢、灰塵清掃干凈,用水潤濕,“甩毛”或“鑿毛”。
2、吊垂直、找水平:邊角部位應吊垂直,底口應在同一水平線上,這些部位應提前彈墨線或拉通線控制。
3、施工時應先完成上面及底面抹灰,然后將尺板夾于抹好的底面上,尺板坡口朝外,用事先彈好的水平線找水平,使之在同一水平線上,并且四周交圈,然后完成側面抹灰,這樣底口就形成了形似“鷹嘴”的滴水線。
4、拆下尺板后,再將滴水線壓光、餾直,保證觀感質量。
5、滴水線也可在結構施工時做出,在女兒墻小沿支模時,用ф50的架子管做底模,里口用木條墊平,外口利用架子管本身形狀澆筑成“鷹嘴”,拆模后再抹灰修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