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純水設備主要由反滲透(RO)和電去離子(EDI)組成。
原水箱-原水泵-消毒殺菌-砂濾器-碳濾器-軟化器-保安濾器-1級高壓泵-1級RO組件-PH裝置-2級高壓泵-2級RO組件-中間水箱-給水泵-UV殺菌-EDI裝置-用水點
EDI又稱連續電除鹽技術,它將電滲淅技術和離子交換技術溶為一體,在電場的作用下實現離子的定向遷移,從而達到水的深度凈化除鹽。EDI在工作的同時也是樹脂連續再生的過程。 EDI 裝置是應用在反滲透系統之后。采用反滲透+EDI(電去離子裝置)流程,使產品水達到16MΩ.CM,且不用任何酸堿,工作全部自動化。
電去離子(EDI)系統主要是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通過隔板的水中電介質離子發生定向移動,利用交換膜對離子的選擇透過作用來對水質進行提純的一種科學的水處理技術。電滲析器的一對電極之間,通常由陰膜,陽膜和隔板(甲、乙)多組交替排列,構成濃室和淡室(即陽離子可透過陽膜,陰離子可透過陰膜).淡室水中陽離子向負極遷移透過陽膜,被濃室中的陰膜截留;水中陰離子向正極方向遷移陰膜,被濃室中的陽膜截留,這樣通過淡室的水中離子數逐漸減少,成為淡水,而濃室的水中,由于濃室的陰陽離子不斷涌進,電介質離子濃度不斷升高,而成為濃水,從而達到淡化,提純,濃縮或精制的目的。
反滲透工作原理
反滲透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膜分離技術,是依靠反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和溶質進行分離的過程。
要了解反滲透法除鹽原理,先要了解“滲透“的概念。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當兩種含有不同濃度鹽類的水,如用一張半滲透性的薄膜分開就會發現,含鹽量少的一聯的水分會透過膜滲到含鹽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鹽分并不滲透,這樣,逐漸把兩聯的含鹽濃度融和到均等為止。然而,要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很長 ,這一過程也稱為自然滲透。但如果在含鹽量高的水側,試加一個壓力,其結果也可以使上述滲透停止,這時的壓力稱為滲透壓力。如果壓力再加大,可以使水向相反方向滲透,而鹽分剩下。因此,反滲透除鹽原理,就是在有鹽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滲透壓力更大的壓力,使滲透向相反方向進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壓到膜的另一邊,變成潔凈的水,從而達除去水中鹽分的目的,這就是反滲透除鹽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