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聽到越來越多關于“農貿市場面臨著超市、社區小店、生鮮電商帶來的競爭”的聲音時,我想說:
“我們擁有著農貿市場這塊珍寶,卻渾然不知。”
當標準化的東西遍布全球的時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想看點什么?他們想吃點什么?又想買點什么呢?
當然不是看他們的城市也有的高樓大廈,吃他們吃過的麥當勞、肯德基,更不是買個商場里隨處可見的名表、名包。他們要的是,他們沒見過的沒吃過的,還能帶回去跟親朋好友分享的好東西。
農貿市場里,有他們想要的:當地的、正宗地道的、有個性的東西。
跟農貿市場相比,超市*突出的優勢是環境優美,社區小店的優勢是方便快捷,生鮮電商的優勢是配送到家。
那么,跟它們相比,農貿市場的優勢又是什么呢?
無可替代的鄉土情懷
如果說,有什么地方能像“家鄉”這個詞一樣,讓人聯想到熟悉的鄉音和小時候的味道,我能想到的*一個地方,就是“農貿市場”!
來到筑美的客人當中,很多人都是跟農貿市場打了十幾年交道的人。隨著近些年超市、電商迅速崛起和發展,農貿市場呈現出“沒落”的趨勢。
“現在年輕人都去城市里打工了,留在家鄉里老的老,小的小,沒什么消費力。加上年輕人也很少逛菜場,菜場生意越來越不行了,我們在想十年以后,農村的菜場該怎樣生存下去!”來自廈門的王總在給我們展示廈門的水產攤位的時候,發出這樣的感嘆,繼而,他又滿懷深情地說道:“當然,我的擔憂還有點早。農貿市場不僅僅是一個買菜的地方,更是鄉里鄉親,特別是老年人聊聊家長里短、交流感情的地方,我們這些70后、80后對農貿市場還是很有感情的!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么一個有情懷的地方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時至今日,想要買到正宗的“土特產”,農貿市場依舊是一個*佳去所。
當以標準化、批量化為特色的超市里擺著標有“土特產”字樣的土特產產品時,消費者心中是否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這個土特產正宗嗎?而配送到家的生鮮電商,商品在顛簸的運輸中,通過快遞員送到顧客手中,是否能將“土特產”原本的滋味和故事,也一并傳遞到顧客心中呢?
你想知道當地土特產的吃法嗎?你想知道它的故事嗎?那么去農貿市場吧!在那里,你能找到,你想要的,新鮮、正宗和地道。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如同傳統手工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農貿市場扮演的不僅僅是一個“農副產品交易場所”的角色,更多的是一個城市形象展示窗口的角色。
通過這個窗口,外國人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民族特色。
吃飯,總是能很快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友好聯系,而農貿市場,往往能以“吃飯的名義”讓人與人之間以一種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