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前提,沒有良好的土壤,植物的健康生長將會大打折扣,產品質量和產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的可耕作性,是農業生產健康、良性發展的必然之路。
近年以來,化肥用量不斷增大,而土壤肥力卻在不斷下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那究竟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土壤肥力?
其中土壤偏酸性或偏堿性,都會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具體表現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使土壤養分的有效性降低。
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明顯受酸堿性的影響,在pH 值超過7.5 或低于6 時,磷酸和鈣或鐵、鋁形成遲效態,使有效性降低。鈣、鎂和鉀在酸性土壤中易代換也易淋失。鈣、鎂在強堿性土壤中溶解度低,有效性降低。硼、錳、銅等微量元素,在堿性土壤中有效性大大降低,而鉬在強酸性土壤中與游離鐵、鋁生成的沉淀,降低有效性。
二是不利作物的生長發育。
一般作物在中性或近中性土壤生長最適宜。甜菜、紫苜蓿、紅三葉不適宜酸性土;茶葉要求強酸性和酸性土,中性土壤不適宜生長。
三是不利土壤的良性發育,破壞土壤結構。
強酸土壤和強堿性土壤中氫和鈉較多,而鈣缺少,難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不利于作物生長。
四是易產生各種有毒害的物質。
土壤過酸易產生游離態的Al3+和有機酸,直接危害作物。堿性土壤中可溶鹽分達一定數量后,會直接影響作物的發芽和正常生長。含碳酸鈉較多的堿化土壤,對作物更有毒害作用。
五是不利土壤微生物的活動。
土壤微生物一般最適宜的pH 值是 6.5~ 7.5之間的中性范圍。過酸或過堿都嚴重地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從而影響氮素及其他養分的轉化和供應。
適合不同農作物生長的高產土壤,一般要求呈中性、微酸性或微堿性反應,pH值多在6~8之間。因為在酸性土壤中,可溶性磷易與鐵、鋁化合,形成磷酸鐵、鋁而降低有效性。土壤中的交換性鉀、鈣、鎂等易被氫離子置換出來,一旦遇到雨水,就會流失掉。
如何增加土壤肥力?
對酸性土壤可增施石灰,以中和土壤酸度,消除鋁的毒害,提高養分的有效性。但大量或長期施用石灰會引起土壤板結而形成“石灰板結田”,還會引起土壤鈣、鉀、鎂三種元素平衡失調而導致作物減產。
使用地福來生物有機肥,地福來藻類活性細胞肥是一種全新的肥料,它由藍藻細胞(水華魚腥藻)和綠藻細胞(蛋白小球藻)組成,與市場流通的所有生物肥料截然不同。它不含任何化學成分,它是養出來的兩種活性細胞,通過活性細胞的裂變、繁殖及自身內在活動,以每天數百萬倍的裂變速度在植物根部形成無數個“小型肥料加工廠”,為植物生長持續提供各種營養元素。不污染環境,可以改良土壤 |
 |
|